2011-11-07
在2009年的底特律車展上,奧迪發布了一款名為Sportback Concept的概念車,兩年后的2011年日內瓦車展現場,奧迪A7也盛裝亮相。對于奧迪A6、A8等車型中國車主們早已如數家珍,那么這款奧迪A7究竟是什么車型呢?事實上,A7的出現讓奧迪在奔馳、寶馬等競爭對手面前,用極為優雅的身姿告訴前者:看,A7來了,玩兒優雅、玩兒豪華少了奧迪可不行!
其實看到本文后您會發現:我的文章標題還有文章第一張圖片上的標題文字不太一樣。我承認,奧迪A7的出現讓我開始像雙子星座一樣出現了一些矛盾的思維方式。在堪比A8L的奢華內飾和全面科技配備以及R8一樣的追求極致速度和操控面前,這臺A7真的是有點兒讓我覺得“矛盾”。既然如此,我們不妨放下以往對于某一類車型的定義,從A7的設計和駕駛感受上去定義它究竟是一臺怎樣的車吧。
一:外觀設計
我相信如今如果哪位汽車設計師敢于開創一種全新的車型而不進行任何的歷史車型借鑒,那簡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各家廠商給予媒體、潛在車主的產品推介也首先集中在產品設計的追根溯源上,“奧迪A7的鼻祖可以追溯到1969年的奧迪100 Coupe S”這是我在試駕前從官方確認到的。而是事實上呢?——管他的呢,我寧可相信這個更古老的歷史。
在奔馳首次開創了大型4門轎跑車這一細分市場——即CLS之后,奧迪的A7的出現已經成為必然。在尺寸上,奧迪A7的長度就已經接近了5米,而事實上全新一代奧迪A8的全長也不過5.14米而已。由此可見奧迪A7真的是一個大家伙。但高度僅為1.42米的它——儼然是一副蓄勢待發的樣子,霸氣十足。
在奧迪A7的某些角度上你可以找到奧迪家族旗艦車型A8L的影子、奧迪TT的影子,然而這些也都不算是什么,因為它們畢竟都是奧迪。不過當你再轉過頭去看看保時捷Panamera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奧迪A7造型的寓意并非那么單純。
在正面特征上,它仍然具備奧迪標志性的的“大嘴”進氣格柵。但是略加觀察您也會發現它的進氣格柵又目前國產A6L的U型改變為了類似于多邊梯形的形狀。而“奧迪四個圈”的LOGO位置也設計的比較靠上而不是中間或是下方。此外,進氣格柵位置的另外的一個特征就是在橫向鍍鉻飾條部分的左右末端,又分出了雙線條。這令人很容易想起中國古代士兵的甲胄造型。可以說略帶一絲復古,但在如今看來卻又有著明顯的科技感。
近些年來,科技的發展使得LED(發光二極管)這種新興光源逐漸被應用在越來越多的車型之中。然而,因為LED的指向性非常強也總會給人一種光束過于集中的感覺,而奧迪的設計師們通過光學材質的加工,讓LED不再變得那么的直接。而尾燈整體質感的提升,也讓A7變得更為典雅。
然而,車側面看上去的線條是非常優美和性感的,過度和弧度是那么的自然。這樣大斜面的溜背式設計風格,在同門Sportback車型上已有體現,但是對于如此大尺寸的車型來說,A7的設計不僅僅充滿自信,且考驗了一部分消費者的接受程度。 從側面我們也可以看出A7設計的巧妙之處,這種錯落有致的感覺很有力量感,從這點來看,A7也確實擁有跑車元素在內。內藏的尾翼則絕對是A7的點睛之筆,尾翼升起之后,在帶來更多的下壓力的同時,也讓奧迪A7更具運動氣息。
對于奧迪A7來說它的車尾才是真正的亮點,畢竟設計師最為引以為豪的也是車身B柱之后的線條。它的B柱前方仍然是一款轎車的樣子。但是自B柱向后開始急速下降的頂棚線條營造了跑車特有的外形特征。車輛前臉及正后方更多的使用到了起到拉伸作用的橫向線條,因此遠遠看過去讓它在視覺上更顯寬大。
尾燈上方明顯的一體式尾翼與行李箱蓋設計在了一起,既滿足了空氣動力的需求也更加美觀。梯形的LED尾燈與左右2只圓形外露排氣管略帶張揚的展示著這臺轎跑車的前衛設計。
在尾部行李廂蓋上端隱藏著一個擾流尾翼,它可根據車速自動伸縮以獲得額外的下壓力,增強高速行駛穩定性。在速度達每小時130公里時,它會自動伸展開來,在速度低于每小時80公里時則自動收起,還可根據需要通過控制面板上的按鍵手動控制擾流翼的升起還是收起。
展開余下全文
相關車型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