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靜之間 對比試駕明銳1.8TSI與軒逸2.0
給明銳尋找合適的競爭對手確實是件讓人撓頭的事情,因為新的1.8TSI發動機是首次出現在國產車型上,而從現有的技術數據來看,國產的其他同檔車型中,還真沒有對手,就連新的斯柯達“4S”店的銷售人員都只是把競爭對手鎖定在同宗同源的速騰1.8T上(同一平臺的產品)。如果拋開品牌等其他因素,明銳1.8TSI還真有點高處不勝寒的味道。不過,千萬不要忘記這是在復雜的中國汽車市場,在人們消費理念還不夠統一的時候,在不同人的眼中任何車型都會存在著“強大”的競爭對手。想要一枝獨秀,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對比明銳1.8TSI/軒逸2.0
對于明銳,我們更多更深刻的印象來自于其強大的爆發力及穩定的身姿,似乎一切都與“動”密不可分。想要硬碰硬看來不太現實,另辟蹊徑的想法使得我們把目光停留在了東風日產的軒逸身上——這是一款安靜得有些“淑女”的車型。2.0L排量的發動機雖然依然不是1.8TSI的對手,但是也不至于相差太多,而價格和配置等又都旗鼓相當。動與靜,正是這兩款車代表的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動靜之間的差異吧。
● 外形內飾
其實明銳與軒逸動與靜的風格在外形和內飾上體現得并不十分明顯,只不過明銳通過更多圓潤的線條會顯得更加飽滿,細微的線條變化則使軒逸顯得有些含蓄。明銳整個車身的輪廓似乎有些借鑒了帕薩特的圓弧設計理念,中庸圓潤的風格是典型的大眾化特點,經過寶來和領馭的長時間努力,雖然談不上亮點,但已成為經典。但圓潤中也增加了自己的亮點,前臉的視覺中心被做成了明顯的大“V”字形,前窄后寬,兩邊很大一塊都留給了翼子板,在發動機艙蓋的中部還特意留出一條縱向的凸起,形似一個細長的“V”字,與發動機艙蓋一起組成了一個雙“V”字造型。這個造型是明銳外形在“動”方面的最大體現。

明銳內飾
1.內飾帶有明顯的大眾風格,簡單明了,桃木飾板搭配恰到好處,穩重但略失明快
2.換擋桿的設計比較養眼,手感也不錯,6前進擋設計使得換擋沖擊和油耗都有所降低
3.儀表板簡潔大方,中間的多功能顯示屏是亮點所在
4.1.8TSI發動機的動力性能勿庸置疑,國產車型中難逢敵手
獨特的尾部兩廂半造型是斯柯達歐雅車型一貫的傳統,而且也是轎跑車的特征之一,無形中暗示著“動”的風格。相比之下,軒逸則更顯秀氣一些,車身線條并不追求圓潤或者大曲率,不規則的大燈邊框,和中間凹下的發動機艙蓋,意在復雜當中吸引人們的注意力,雖然不會迅速帶來視覺上的沖擊,但會增加幾分耐看的效果。

明銳掀背式行李箱
車身側面略帶弧度的腰線也不失時機地為軒逸的“靜”中增加了些許“動”的感覺,前大燈左右兩邊上揚凸起的角線,則適當地增加了一些銳氣,尤其在夜晚亮燈的時候,非常引人注目。總體來看,明銳的外形更加注重一種瞬間的吸引力,它會迅速奪人耳目,然后引人再繼續細細品鑒。軒逸則不同,更加注重過程,一種逐漸引人去品味的過程,只有融入進去了,就會逐漸發現其中的美。

明銳儀表盤
與外形相比,明銳的內飾繼承了大眾車系簡單實用的理念,中控臺簡潔的布局囊括了大量的功能,突出一種沉穩的風格。明銳的桃木飾板的點綴效果非常明顯,總是出現在最恰當的地方,配合黑色的飾板,視覺效果看起來非常協調。亮點則來自于精致的換擋桿。以往大眾車型上常見的大面積鍍鉻底座被淡雅的桃木飾板代替,白色的皮質桿體上簡單鑲嵌著小巧的桃木和鍍鉻飾條,確實有別于大眾的設計風格,令人眼前一亮。相比之下,軒逸的內飾布局則擁有更多的變化,同樣簡潔的中控臺,卻通過按鈕的布局、形狀以及材質的變化,讓人耳目一新。少量的桃木飾板則降低了嚴肅的氣氛,溫馨感才是它要突出的。相比之下,軒逸的內飾更加適合家庭使用,或者進一步說更加適合女性的審美。明銳則顯得有些硬朗,并且兼顧了一些商務氣息。
● 空間性能
先來看看外形尺寸,軒逸4610×1700×1510mm,軸距2700mm,明銳4572×1769×1462mm,軸距2578mm,二者分別占據一些優勢。但是在關鍵的軸距一項上,軒逸足足多出明銳122mm,看來至少在腿部空間上,軒逸理論上就應該比明銳強很多。不過由于明銳采用了獨特的掀背式設計,所以行李艙尺寸占據較短,這就使得實際的車內空間得到了保障。

明銳前排座椅
坐在明銳的后排座椅上,腿部空間并不會顯得擁擠,雖然略遜于軒逸,但在寬度上卻要稍稍強于軒逸。而且獨特的掀背式設計,為行李廂帶來1150mm的最大開啟面積,560L的行李廂正常容積甚至能夠帶來兩廂車的承載效果,如果放平后排座椅,1350L的儲物空間相信能夠擺平一切了。而軒逸雖然在行李廂的正常容積上也達到了504L,但是在開啟面積和放倒座椅之后的擴展空間利用率上,受到了三廂車造型的限制,處于下風。

明銳后排座椅
不過,就后排座椅的舒適度而言,軒逸還是要好于明銳,明銳的座椅設計為了突出運動時的承托力,無論是椅背還是椅面都比較硬。軒逸則著重在座椅的質感以及形狀上做足了功夫,尤其是后排座椅,據說其設計理念就來自于家用沙發,形狀和質感都非常自然舒適,成為強于明銳的一大亮點。
● 動力性能
雖然軒逸發動機的排量要高于明銳,但是明銳卻通過渦輪增壓和汽油直噴這兩個法寶使得在動力性能上反而要強于軒逸。明銳所搭載的這款1.8TSI汽油直噴發動機是德國大眾集團最新的EA888系列發動機中的一款,是首次在中國使用,同時也是斯柯達全球產品系列的首次使用。這款發動機借助先進的缸內直噴技術與渦輪增壓技術的配合,最大功率為118kW,最大扭矩為250N?m,并且最大扭矩的輸出范圍寬達1500~4200r/min,9.1s的0~100km/h加速時間甚至已經超越了奧迪A41.8T以及Mzada6等以動力性能著稱的車型。

明銳1.8T發動機
無論是靜止加速還是中途加速,只要發動機的轉速超過1500r/min,隨著渦輪增壓器的啟動,猛烈的推背感會隨之產生,車速會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情況下迅速飆升。此時需要做的就是牢牢把握住方向盤,并且不失時機地穿梭在車流的縫隙中。不過,迅猛的動力輸出同樣會對動力輸出穩定性以及靜止狀態下的寧靜造成影響。首先,低速行駛下的明銳,除非能夠保證發動機的轉速始終保持在1500r/min以下,車身會保持一個緩慢穩定的速度前進,駕駛者要時刻留意油門踏板的踩踏力道。而由低速轉高速時,隨著油門踏板的深度踩踏,車速會有一個明顯的突變,之后就是源源不斷的推背感。而且發動機的轉速一旦提升起來,無論車速保持多快,只要深踩油門踏板,車速就會有明顯的提升。在高速狀態下,明銳有著卓爾不群的動力表現。可以說,明銳更加適合高速狀態下的行駛,低速會成為制約它的一個因素,顯然低速行駛的平順性和穩定性會成為這種高性能發動機的劣勢所在。另外駐車時,由于渦輪增壓器的原因,明銳的發動機會發出細微的“嗒、嗒”聲,需要一段時間適應。

明銳6速手自一體變速箱
與明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軒逸搭載的2.0L排量發動機100kW的最大功率和189N?m的最大扭矩,二者顯然不在一個數量級上。所以我們在軒逸身上體驗不到那種速度激發的快感,不過10.7s的0~100km/h加速時間也并不是吃素的,至少在同檔車型中不會處于劣勢,怪只怪明銳太過強大。但軒逸超乎尋常的“靜”也同樣會給駕乘者帶來不可磨滅的印象。CVT無級變速器使得軒逸無論以何種形式加速,速度提升都是呈線性規律的,加速度非常均勻,這一點即使明銳的變速器多達6個前進擋也是不可比擬的。而且少了渦輪增壓的介入,整個加速過程同樣非常安靜,很難從聲音上判斷發動機此時的轉速。這種溫柔的表現非常適合乘坐,如果乘坐軒逸也能夠暈車的話,唯一的建議就是不要坐車了。相反,明銳的乘坐者首先需要克服的就是暈車,否則就只能委屈駕駛者更加小心翼翼地駕駛了,這樣明銳的優勢也就蕩然無存了。顯然,明銳更加適合駕駛,而軒逸更加適合乘坐。
● 操控性能

明銳
與速騰一樣,明銳的操控感覺著重硬朗,無論是方向盤的力道、懸架的軟硬還是轉向的表現,剛性的感覺會時刻放縱駕駛者的駕駛習慣。明銳的方向盤轉動力道由于動力的迅猛而被調校得稍重,非常有利于高速行駛時的穩定性,同時低速行駛下的輕便性自然受到些微的影響。不過這種轉向盤的表現會使得駕駛者能夠明顯地感知到路面的狀況,并且在過彎時對車身行駛的方向感知更加敏銳,轉向的精確性很強。
最熱評論
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