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上的未來旗艦-試駕雪鐵龍METROPOLIS
春夜,細雨綿綿,空氣中帶著些許泥土的清香。Kee Club就在繁華的淮海路上,然而足夠的進深讓這家私人會所擁有了鬧中取靜的絕佳環境。即便是現在,百來號人擠在會所前不算很大的空地上,感覺上依然有一種私密的奢華氛圍。喧鬧的淮海路成了若隱若現的遠景,近處,會所一樓的登喜路形象店透著濃郁的時尚氣息,淡淡地烘襯著今夜的主角。METROPOLIS,大都市——僅僅從其命名,我們便可清晰看到雪鐵龍賦予其的主題(這恰恰也是2010上海世博會和法國國家館的主題)。法國主人簡短的寒暄和介紹之后,PSA中國設計中心的第一件作品在一片鎂光燈的閃耀中露出真容——相當震撼!

雖然為了撰寫這篇獨家報道,我早在一個月前便專程拜訪PSA中國設計中心,采訪了METROPOLIS設計團隊,看到了一些設計草圖;但是當這輛獨一無二的概念車真真切切地呈現在我面前時,我依然感到了強烈的震撼。巨大的體量、雄偉的身姿、流動的線條、迷人的局部和細節——宛若一杯醉人的波爾多葡萄美酒,METROPOLIS散發出一股神秘而獨特的氣息,吸引著我去一探究竟。

在很大程度上,METROPOLIS正是我所熟悉的雪鐵龍。半個世紀前,法國著名文化評論家羅蘭·巴特這么評論當時的雪鐵龍旗艦DS 19:“今天的汽車幾乎就是偉大的哥特式大教堂的等價物,它們是一個時代的偉大產物,由不知名的藝術家們孕育,被所有人當做一件具有純粹魔力的物品消費——作為一種視覺形象,而非只是實用的交通工具。毫無疑問,新雪鐵龍(DS 19)屬于那種最高級的物品……它更多依靠其各部分的組合、而非其物質來激發興趣。眾所周知,光滑(smoothness)常常是完美的一個屬性,因為其對立面是人類的裝配活動:上帝的繩子是無縫的,科幻小說中的宇宙飛船是由完整的金屬做成的。DS 19沒打算如蛋糕外面那層糖衣般光滑,盡管其基本形狀非常圓滑。”在我看來,光滑和流動性一直屬于雪鐵龍風格的一部分,從2CV和DS到C6和C-Metisse,再到今天的DS3和METROPOLIS,莫不如此。

1950年代的DS顯然不是雪鐵龍傳奇的起點——那份殊榮至少也該追溯至1930年代的Traction Avant和稍晚一些的2CV,然而DS 19在雪鐵龍旗艦車歷史上的里程碑意義卻不容置疑。出自意大利雕塑家弗蘭米尼奧·貝托尼之手的DS 19無疑是雪鐵龍在1950年代推出的最生動和永恒的設計,其光滑的車身外殼形狀與此前任何汽車設計都不同,發動機罩的迷人線條向下幾乎延伸到地面上,令汽車輪廓顯得別具一格。與此同時,DS 19還是一款在技術上非常領先的車,采用了液壓懸架等創新技術。

《1930-2000:現代汽車的誕生》一書寫道,從1930年代中期到1950年代早期,20年間汽車幾乎沒有任何變化——“下一個創新階段始于雪鐵龍DS 19發布的1955年”。在1955年的巴黎車展上,DS 19在展出當天就收到了12000份訂單。雕塑般美麗而極具科幻色彩的外觀與汽車創新技術一起,創造出20世紀汽車的象征符號之一,也創造出雪鐵龍旗艦車歷史上的一個巔峰。
DS生產了整整20年,銷量接近150萬輛。不過高峰過后,DS的后繼者CX、XM和C6再也沒有重現DS的傳奇。個中原因當然是復雜的:科技、品質、性能、品牌形象,在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任何一環出現疏忽,都有可能對品牌或具體車型帶來消極影響。視覺效果自然也是重要一環,對雪鐵龍而言尤其如此。汽車設計的特別之處在于,很多時候你很難用好或壞這樣的絕對標準來評判一款車型,不過在這個成王敗寇的江湖,評判一款車型的設計是成功還是失敗反倒要簡單許多。商業和藝術,就是這么藕斷絲連。自2005年問世以來,雪鐵龍的這一代旗艦車C6的市場表現中規中矩,而相比同級別的寶馬5系和奧迪A6,它顯然沒有給法國人帶來驚喜。于是,又一個新的輪回開始了。

現在,METROPOLIS就這么靜靜地呈現在我面前。我很難不把它想象成新一代雪鐵龍旗艦車的原型,PSA中國設計中心設計總監宋奧磊先生顯然也是這么想的,盡管出于謹慎,他不忘加上一句:一切尚無定論,關鍵要看公眾的反應。拋開其是否量產的疑問,有一點是肯定的:對于METROPOLIS的設計團隊而言,他們在七個月前接受這個項目時,心里想的正是“未來的法國總統用什么車”和“雪鐵龍可以提供什么樣的豪華轎車”這樣的問題。此時的市場環境已經發生重大變化,拿擁有四分之一中國血統的宋奧磊的話說,對于行政級豪華車而言,“中國現在是地球上惟一快速發展的地方”,而METROPOLIS“潛在的量產計劃會是中國推動的”。因此,中國因素自然而然地被雪鐵龍納入其對未來旗艦車的構想之中。盡管仍然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但是由中國設計中心主導打造一輛潛在的旗艦車這一做法,已充分展現出法國人獨有的行為方式——我絕對無法想象德國人在中國設計未來的S級或者7系。

七個月,對于打造一款可用于展示的概念車而言,時間緊張得讓人抓狂。于是,當我問每一個人,METROPOLIS項目給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首先聽到的回答幾乎全都是太緊張了。2009年10月23日,制成泡沫模型,檢驗比例和設計方向,進行數字模型修改。2010年1月中,制作油泥模型,調整,手工修改;貼膜,模擬光線反射,在真實的環境下檢驗;色彩研討。2月,最后確認,進行數字三維掃描,制作帶木硬模型,再微調,反復拓膜。直到4月18日在上海發布,全天候24小時工作已是司空見慣的事。4月19日上午,在我們完成獨家拍攝后,METROPOLIS旋即被運往2010上海世博會法國國家館,以這種特殊的身份接受公眾的反饋。想來,這正是其緊趕慢趕的直接原因吧。
最熱評論
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