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發/布局全球 吉利BMA架構有何過人之處?
汽車產業經過130多年的發展,已經從最初的純手工造車升級到如今的模塊化架構。目前世界上較為成熟的模塊化架構有寶馬UKL、奔馳MFA、大眾MQB、豐田TNGA等。7月25日,吉利汽車在杭州灣研究院正式發布了BMA基礎模塊化架構(以下簡稱BMA架構),吉利因此成為中國品牌掌握模塊化架構研發核心技術的車企之一。吉利汽車研究院院長胡崢楠表示:“BMA是吉利完全自主研發的一個全球化模塊化架構,將成為吉利發展進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據介紹,基于BMA架構打造的產品將在全球范圍內銷售。作為吉利完全自主研發的BMA架構,究竟有何過人之處,請您往下看。
BMA全稱為B-segment Modular Architecture,是吉利歷時4年完全自主研發和設計,并符合國際化技術標準的最新基礎模塊化架構。從近年來的數據來看,我國小型車市場增幅并不明顯,吉利為何會重金研發更低級別的BMA架構呢?胡崢楠說道:未來吉利產品要參與到全球市場競爭當中,在南美、中東、東歐等地對于A級、小型車有著很大的需求。但CMA架構不能繼續向下覆蓋更小的產品,這便是研發BMA架構的原因。至此,吉利集團已經擁有了BMA、CMA、SPA三大全球化基礎模塊化架構,覆蓋小型至中大型產品,明年吉利還將發布全新純電動模塊化架構。
BMA架構研發理念緊跟汽車市場變化的步伐,勢要帶領A級車由經濟化走向精品化。近年來汽車消費者主力人群正逐步向年輕化發展,這些90后的潛在用戶從小便接觸互聯網,是互聯網的原住民。他們對于互聯功能有著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更在意個性的表達,對顏值、智能科技配置、產品品質也容不得半點馬虎。上述年輕消費者關注的重點,都在BMA架構開發里有體現。
此外,BMA架構在研發之初,就考慮到了未來所有需要開發的車型以及各品牌所承載的品牌使命,目前該架構所規劃的為吉利品牌產品,但也適合吉利集團旗下所有品牌的需求。未來吉利集團旗下的領克等品牌也有望基于BMA架構打造A級產品。
1、多級別多類型車型
BMA架構具有高度靈活的可擴展性,可適用于A0至A+級,涵蓋SUV、轎車、CROSS車型、以及wagon和MPV等多種車型。在尺寸方面,發動機模塊位置固定不變,不同車型油門踏板至前輪中心的距離是相同的。其它尺寸如,車頭到前軸的距離、前輪距、后輪距、軸距都可隨意調整。其中軸距拓展范圍2550mm-2700mm,輪距拓展范圍1500mm-1600mm,車長、車寬也可以根據造型需求進行相應的調整。
2、空間利用率
車內空間也是BMA架構所關注的一個重點,在車長不變的前提下,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實現領先的車內空間利用率。通過動力總成、懸掛系統、座椅高度、人機工程、零部件布置的優化,保障最大的乘坐空間。
3、匹配多種動力組合
在動力方面,BMA架構將新能源動力系統考慮在內,并實現傳統動力與新能源動力車型的同步開發和同步投放。在新能源動力方面擁有PHEV(插電混動)、HEV(油電混動)、MHEV(48V混動)多種形式,傳統動力可搭載1.0T、1.4T、1.5TD發動機。其中1.5TD發動機功率132kW以上,扭矩達265Nm以上,熱效率高達40%;1.0T發動機功率100kW以上,扭矩達205Nm以上,匹配7DCT(7速濕式雙離合變速箱),百公里綜合油耗4.9L。
4、先進的主被動安全設計
吉利此前已經發布了2025年實現“沒有人因為駕乘新款吉利汽車而導致重傷或死亡”的愿景,做為目前吉利最新的模塊化架構,BMA架構在安全方面也是做足了功課。被動安全層面,新架構下產品車身高強度鋼應用比例超70%,熱成型鋼比例超20%,可滿足歐標和國標的“五星”安全碰撞標準。在主動安全層面,將實現L2級自動駕駛,并支持擴展至L3級自動駕駛。目前在國內市場銷售的車型中,L2級自動駕駛基本都搭載在豪華品牌高端車型上,這一技術的下放,大幅提升了吉利BMA架構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5、研發周期縮短、零件通用率提升
歷時四年打造的BMA架構,將大幅縮短新車研發周期,從傳統平臺40個月研發一臺新產品,縮短至18-24個月。這將使吉利在變化莫測的市場中更快的做出反應,以保證其始終走在市場前列。BMA架構在提升產品研發速度的同時,也實現了規模效應,零部件通用率達到70%,支持15款以上車型柔性化生產,并實現95%以上的生產自動化。
吉利繽瑞是BMA架構首款轎車產品,此前已經正式發布,即將正式上市。代號為“SX11”的全新SUV為BMA架構首款A級SUV產品。未來,BMA架構每年將推出2-3款車型。此前曝光的信息顯示,搭載1.5TD發動機的SX11百公里加速成績僅為7.9秒的成績,超過了1.5T寶馬X1的10.5秒、1.6T奔馳GLA的8.5秒以及1.4T奧迪Q3的9.2秒(三款車型測成績均為該品牌官方數據),加速性能相比豪華品牌同級別SUV占據著明顯優勢。
最熱評論
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