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輛家用車選誰 通用科魯茲VS大眾朗逸

來自歐美兩個不同集團的品牌,出自南北兩個地區的工廠,完全不同的兩種風格,他們的目標是一樣的,那就是爭奪第一輛家用轎車的市場份額。
中國的A級車市場潛力到底有多大,誰也無法估量,縱觀近些年上市的A級車,無一不趕了一回大潮。科魯茲 ,出自上海通用,于沈陽工廠生產,憑借先進的設計理念、正規的血統,上市沒多久便在A級車市場出盡了風頭。朗逸 ,上海大眾完全自主研發,雖然頭頂大眾徽標,但完全是針對中國市場量身訂做,上市一年,銷量突破10萬。
與其它或多或少與韓國扯不清關系的車型相比,科魯茲根正苗紅的嫡系身份讓大家重新認識了雪佛蘭品牌,也讓許多消費者領略到了雪佛蘭時尚、年輕、動感的品牌精髓。朗逸是針對中國消費者研發的車型,在設計的時候就將中國消費者的審美和使用習慣考慮在內,所以受到了大家的追捧;相比于朗逸,科魯茲算是新人,但是千萬不要忽視了這位新人的能力。許多即將購買第一輛車的朋友經常在這兩款車型之間徘徊不定。實際上,這兩款車具有完全不同的兩種風格,區別非常明顯。

外形:科魯茲激進鋒利,朗逸委婉低調
科魯茲是通用集團全球戰略車型之一,由通用歐洲研發中心主導研發,飽滿的車身散發著一種濃濃的時尚氣息。朗逸針對性的外形設計充分考慮了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整體車身非常優雅,從前到后找不到一絲讓人不愉快的線條。
科魯茲的前臉展現出的是一種咄咄逼人的沖擊力,前燈線條犀利,方形輪廓使人不經意想起《變形金剛》當中的大黃蜂,上揚的眼角表達出一種屬于年輕人的活力。格柵的形狀與雪佛蘭品牌的其它車型保持了同一種風格,格柵被分成上下兩個部分,但在形狀上仍然構成了一個整體,中部隔離帶上鑲嵌著雪佛蘭金領結Logo。如今各大品牌在設計汽車外形的時候,都在尋找一種最為簡潔、明顯的品牌辨認標識,所以格柵成了各個品牌宣傳自己最主要的方式之一。雪佛蘭近些年的所有車型都采用了與科魯茲格柵相似的結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品牌的認知度。朗逸的前臉所表現出來的大方與穩重似乎與其作為A級車有限的車身寬度不太相符。前燈的線條流暢,微微地呈現出一種下溜的姿態,橫貫左右的鍍鉻格柵不僅提升了整車的檔次,而且也拉寬了前臉的視覺寬度,使整車看起來非常穩重。除了輪廓不同外,科魯茲的格柵直接采用了充滿運動氣息的黑色蜂窩狀導風結構,與其動感的前臉風格保持一致。朗逸的格柵則采用簡單的橫條狀導風結構,并且導風片上的鍍鉻飾條經過細節化處理。兩車的側面線條都比較簡潔。科魯茲通過筆直的腰線和弧形車頂簡單的結合顯示出了一種大家風范;車窗形狀比較規整,車門邊框和B柱都采用了黑色處理,整體感較好。朗逸的車窗寬且扁,拉伸了整個側面的視覺長度。科魯茲車尾的設計非常活潑,尤其是大尺寸的尾燈,更顯出了一種調皮的神態;而朗逸的尾部設計平緩、樸實,沒有過多的特色,尾燈的設計略顯小氣。

內飾:科魯茲時尚科技,朗逸平易近人
同外形一樣,科魯茲內飾的風格也充滿運動氣息,大面積銀色飾板和黑色材料的搭配不但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同時營造出了富有科技感的內飾氛圍,這種風格頗得年輕人的喜愛。朗逸的內飾則顯得比較溫馨,大面積米色的使用容易讓更多人接受,桃木飾板得到保留,并且大量使用,估計是希望挽留一些年齡偏大的消費者。
在內飾的結構上,兩車也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兩種姿態。從新君威和新君越(上可以看出,通用正在逐漸強調提升內飾的環境和品質,科魯茲也不例外,內飾當中線條的運用非常大膽,整個操控臺與兩個車門內襯連貫成一個整體,形成一個巨大的“港灣”輪廓。盾形中控臺線條硬朗,上部是一個液晶顯示屏(低配車型顯示屏尺寸較小),緊接著是車載多媒體和導航系統的控制鈕,整個布局緊湊而有序。炫目的中控臺似乎不應當出現在剛過10萬元的科魯茲上。科魯茲的擋桿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由于擋臺的位置較高,坐在駕駛座上,右手很輕易就能觸碰到擋桿,轉而駕駛朗逸的時候,較低的擋臺和擋桿需要刻意地伸手才能夠著。
相比之下,朗逸的內飾顯得有些簡單,實際上每一款大眾車型的內飾都很簡單。操控臺分為上下兩層,T字形的木紋飾板貫穿整個操控臺,4個大號的圓形出風口非常醒目。多媒體區域采用了銀色面板,算是對略顯老氣的內飾一點補償。球形的擋桿雖然位置較低,但是使用起來還算順手,各個擋位也非常清晰。
科魯茲和朗逸的軸距都超過了2600mm,這就保證了充足的前后排空間。兩車的座椅舒適度與中高級車相比雖說有一定差距,但是滿足大部分消費者應該不成問題。科魯茲的座椅包裹性要稍好一些,而朗逸的座椅則顯得有些平坦。
最熱評論
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