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芒賽事被這款車“拉長” 捷達VS5挑戰青海大環線
在我們慣常的思維里,“一帆風順”“前路平坦”總是我們心里期寄的樣子,再不濟,平平安安,一成不變也是不錯的追求。很少有人主動追求“道阻且長”,去主動接受“曲折磕絆”。但珍貴的靈芝總會長在陡峭的崖壁,壯闊的風景也只在無人的險峰。承接生命的厚度,或許就需要迎接那些百轉千回,接受那些孤寂迷茫。
無限風景在險峰,攀巖在極限之路上的,總是那些少數人。多數人都自覺不自禁的沉浸在讓自己安然的舒適區里,這是一種本能。人們都喜歡坦途,卻對戈壁鮮有問津,人們都對溫和安逸趨之若鶩,卻對凜冽料峭避之不及。
但總有一些人去做那“偏向虎山行”的意外之舉。總有一些人不甘于平平淡淡,希望承接命運厚度的洗禮。成長的很大一部分是接受,接受分道揚鑣,接受世事無常,接受孤獨顛簸,接受突如其來。被歷練的是愈加堅韌的心,難而不“死”方可涅磐。
如果我說一個詞------“較勁”,多數人都會潛意識把這個詞放入貶義的行列吧,但今天我們就圍繞這個詞,說說“較勁”是一種多么可貴的態度。我們從奧迪和勒芒說起,說起勒芒,汽車圈內人或許知道,它是一場考驗人和車耐力的24小時拉力賽,而勒芒本身只是一個人口為50萬的法國小鎮。但人們匯聚在這里,只為聽賽車飛馳那380圈,只為看那一個晝夜無眠,從暖胎發車到搖旗沖線,連輪胎技師也不敢放松精神的極限拉力,只為感受那1440分鐘的較量,去體會每一秒都是戰斗,不到格旗飛舞總是勝負難料的意外……
但很抱歉大家今天我聊奧迪的德系品質卻只能止步于此,因為今天對我來說,主角是另外一臺同樣傳承著德系品質,或多或少也有和奧迪身世淵源的新品牌,新車型。捷達VS5。
說起這里,大家或許就并不覺得突兀。對于品質的詮釋,無論圈內圈外,“捷達”都是一個契合度非常高的詞匯。百萬公里無大修,拎包就上川藏線,馳騁在大江南北的各種路況和環境,超強的適應性,出色的耐用性,是老捷達車“打”出來的口碑。現如今,捷達已經成為了一個品牌,也逐漸衍生出越來越多的車型,但品質的魂到底還在不在,是不是“嬌氣”了?還是不是我們熟知的那個開不壞的捷達?心中疑惑不免徒增。
我聊了勒芒的艱辛,也簡述了奧迪的較勁,終歸說回捷達的故事,是的,我們來了一次“中國版勒芒”,24小時被拉長到48小時,不間斷的高速賽道被置換為融合戈壁,碎石公路、草原,山路的復雜環境,不變的還是由三個人一路前行。
一次48小時不間斷的中國勒芒,將在青海甘肅這個三千多公里的環形環線上開始。這里沒有完善的車輛保障,只有荒涼的戈壁草原,能不能從西寧回到西寧,全看這臺捷達VS5給不給面子,如果他嬌氣點,脾氣大點,沒準讓我們趴窩在半道,我們也絲毫沒脾氣。就這樣,心里稍稍有點忐忑,也有點期待的,我們從西寧就開始“一路向西”了。
這里曾經是著名的湟水故地,隋煬帝的大軍征伐吐谷渾的軍隊在這里折戟沉沙,蒙古的游牧者在這里和吐蕃的鐵騎吶喊廝殺。
離西寧漸行漸遠,城市的煙火氣也逐漸變得疏離遙遠。如今,圍著青海湖的下沿,一片片油菜花的花海,讓人賞心悅目,不過游客也很多,一路上走走停停,捷達VS5那些豐富的多媒體配置,可以讓你聽著車載藍牙放著的歌兒,輕松的行走著。
高原的陽光透過天窗撒進來,從前風擋放出去的視野很廣,遠處遙遙可及的青海湖不時的和天邊的云,接觸在一起。讀到這里,你似乎還覺得,這哪里是一次艱苦卓絕的勒芒,明明是散心加抒懷的自駕游嘛!
很多事都是如此,開頭總是給你一番甜美,后面的旅途將畫風突變,盎然的生機開始蛻變為干燥而沒有人氣的荒漠,明亮的油菜花也變成了大片大片的雅丹地貌和丹霞戈壁。能看到的旅人越來越稀少,能搜索到的信號越來越微弱。嘴唇變得干裂,長時間無聊的架勢,讓人困倦。
走出青海湖,我們進入的是德令哈的地界,第一個落腳的地方叫“都蘭”,一個有點歐式的名字。第一天因為疏忽,我忘記了一個極為重要的裝備,那就是墨鏡。刺眼的強光直勾勾的打在我的臉上,眼圈開始變得敏感疼痛。西寧出發,直到都蘭。路程上有三四百公里,但狹窄顛簸的國道,還是讓人們擦著天黑,進入第一個補給點。
后面的路得趕趕了,不然行進的速度會被嚴重拖后。經過第一天,捷達VS5除了沾染了一些灰塵,并不像我們一樣有些勞累,和出發時沒什么兩樣。油耗雖然經過各種走走停停,但驚奇的只掉了兩小格,這為我們原本的加油計劃,挽回了不少的時間。
從青海高原的邊沿,我們越來越行駛到它的核心地帶,格爾木是我們的下一個進發點。路途中,欣喜之處在于干涸到撕裂的戈壁間也竟然有漣漪般的大大小小的湖泊串聯。這里的湖,多數都是鹽湖,所有湖的銜接,也都沒有現成的路可尋。車行其間,縱橫交錯的軟硬道路,更是一種考驗。
湖光山色在這里不再是那種柔美的味道,恰恰多了幾分荒野拾珍的際遇感。把車窗打開,拂過湖面,略帶咸味的空氣里,雜糅著砂礫的土味,車輪碾壓在半沙半鹽的湖畔上,能夠感受到捷達VS5清晰而有厚度的懸架跳動,這種感覺就是我所熟悉的德系味道。
出走湖泊,后面的雅丹地貌,則更讓人感覺震撼,并且隨著你所占據高度的變化,地貌的特性都會有截然不同的展現,仰望的巍峨,俯瞰的震撼,車行其間,猶如繞過一座座迷宮,簡易的沙間道路會讓車轍變得愈發清晰,你可以感知到減震套的吱呀!
我們會隨著山巒的起伏,時刻改變油門的深度。捷達VS5這臺1.4TSI發動機可謂大名鼎鼎。平路上維持較低的轉速,一旦要沖坡疾行,它會迅速改變響應模式,拉高轉速后,渦輪的介入有效提升了動力的響應,車輛在溫順和暴躁間的轉換,潤物細無聲。
土黃色的雅丹山丘和黃昏的紅燦交織出一片濃濃的暖意,金黃色的VS5穿梭其間,甚至有點分不清楚。不過,當細細的聚焦,就會從這臺車身上,看到濃重的德系基因。LED頭燈、星空進氣格柵,硬朗的腰線,敦厚的車身輪廓,都和這種壯闊的地形巧妙搭配。
別離雅丹,還有更蜿蜒的地貌等著我,橫亙在青藏高原和河西走廊之間的是祁連山脈。巨大的山系阻擋了氣流的推進,山地兩側呈現出宛若兩世的不同。行走在祁連山路之間,隨著耳膜的鼓陣,海拔也急劇下降,但壯闊的視覺沖擊,依舊沒有減少。我們來到了敦煌,巨大的沙山就靜靜的窩在去往敦煌的國道上。
起初,我對于一臺沒有四驅系統,也不夠硬派越野的SUV豁沙子這件事,并不放心。但捷達VS5憑借一股沖勁,游走在沙山的腰脊上,卻格外輕松。車輪卷起千堆沙,壓出的車轍又隨著沙子的填補找尋不見。轉速始終保持在一個較高的區間,但一番折騰下來,車輛的工況并沒有讓人惋扼。
接下來的路途,我們沿著河西走廊,開始做一段歸程。右手時隱時現的祁連山猶在,左邊連接著更大更未知的沙漠。一片平原就展現在眼前。捷達VS5終于可以跳脫出那些漫漫戈壁,來一次暢快平穩的駕駛。我也有時間,能更深刻的感受這臺車的一些科技配置。
另外比較驚訝的是,捷達配備了ACC自適應巡航、自動大燈、感應雨刷、發動機啟停、一鍵啟動等等配置,可以說是誠意慢慢。車內部嚴謹工整的內飾設計,讓你似曾相識,撲面而來的都是熟悉的大眾設計,大眾觸感。或許這也是傳承著一種熟悉感吧。
ACC自適應巡航在這條道路上,簡直就是駕駛者的福音。可以調整跟車距離,讓你能夠根據自己的承受度來選擇跟住前車的相對位置。另外一個感受是,德系品質中格外注重的高速穩定性素質,行走在連接敦煌和張掖的公路上,扎實穩健的駕駛感受會非常突出。
進入甘肅張掖地界,這里同樣也有考驗車輛整車裝配和耐久性的道路環境,我們從谷歌地圖上意外發現了一片“野”丹霞地貌,這里沒有地質公園里成群結隊的游人,也沒有喧鬧的聲響,一大片安靜的丹霞山色格外難得。在這里,碎石路更多,起伏顛簸變得更加細碎。輪胎碾壓在這些硬石子上,我還隱隱的擔心,會不會被扎破輪胎。但一路下來,輪胎安然無恙,讓人放心不少。
寫在最后:
出走丹霞,我們也即將形成一個圓滿的閉環,重新進入青海,進入扁都山口,最終回到西寧。一路下來,走過了公路、草原、戈壁、沙漠,有柔美的湖泊,有成片的油菜花,有連綿的戈壁大漠,有壯闊的雅丹丹霞,有巍巍的祁連山系,有蜿蜒的峽谷河流,歷經三千多公路,這條“中國勒芒之路”,捷達VS5完成了一次驗證和歷練。對于德系品質,對于挑戰征服,捷達和我,也都有了新的履歷。現如今,捷達VS5已經正式上市了,一共五款車型,并且會員搶先價為8.18-10.98萬元,并且,截止到目前,捷達VS5的訂單量已經超過了13000單,看來這臺車很受大眾認可。相信這樣的價格匹配原汁原味的德系品質,捷達VS5將依舊常青。
最熱評論
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