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馬力的GT跑車真的量產了 Polestar 1試駕
3小時前,極星的工程師偷偷和我說,今天體驗的極星1比幾個月前在中國試駕的版本更好開,不過車機系統還在開發中,所以現在用到的還不是最終形態。簡單的話足以讓尚未體驗過極星1的我興奮不已。雖然手里這臺極星1還不是最終量產版本,然而能夠見證極星首款車型進化的歷史進程,同樣不虛此行。畢竟,極星1誕生背后的開拓性創意,以及來自沃爾沃品牌在設計和技術等方面提供的強大背書,對我來說極具意義。那么問題來了,極星1 的駕駛體驗究竟什么樣呢?隨我一起看看吧!
品牌篇:過去到現在的光景,一直極有背景
極星品牌的過去與奔馳AMG和寶馬M非常相似,賽車出身的Polestar和沃爾沃品牌默契配合,打造出的高性能車型至今被眾多車迷津津樂道。
V60 Polestar
然而,在汽車行業電氣化變革的今天,極星作為獨立品牌推動行業發展,即將為全球用戶提供體驗出色、更具先鋒設計的產品,并享有沃爾沃強大的規模經濟效應支持。這些協同優勢使極星能夠設計、研發,并量產獨立品牌旗下的高性能電動汽車,極星1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將極星品牌“純粹、先鋒、高性能”的三大核心特質,通過高性能電驅混合動力的方式展現于用戶眼前。
作為品牌首款車型,極星1以GT轎跑車的形態問世著實讓人始料不及。畢竟,在電動車領域,很多品牌為了快速回籠資金更習慣用SUV產品做敲門磚,而極星的做法也是其顛覆傳統、先鋒創新理念的最好證明。回溯產品本身,極星1的造型最大程度還原了沃爾沃在2013年法蘭克福車展發布的沃爾沃 Concept Coupe概念車,同時在側面特征線等細節的處理上還原了60年代沃爾沃P1800的元素,實現了對經典設計的致敬。
1960 沃爾沃P1800
沃爾沃 Concept Coupe概念車
致敬經典之余,設計師對產品的執念最終將概念車的元素最大化呈現。極星1突破性的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巧妙的用先進工程技術將高科技、輕量化材質進行融合,成功為車身減重230公斤的同時,也把GT轎跑造型的優雅和力量感體現得淋漓盡致,才有了極星1作為品牌旗艦車型的故事。
外觀篇:先鋒的設計 被喚醒的記憶
正如前文所說,極星1最大化還原了沃爾沃Concept Coupe概念車的造型設計,極簡美學設計語言的應用打造出簡約、犀利的比例姿態。
從外觀來看,極星1 憑借2070mm的車寬、優雅舒展的造型和貼地的車身姿態第一時間便已告知其作為GT轎跑車的專屬身份。其中,標志性的“雷神之錘”前大燈和進氣格柵等沃爾沃元素依然可以通過極星1找到蹤跡;得益于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有效應用,比傳統鋼材更強的抗扭剛度與輕量化的優勢,為極星1的發動機蓋呈現出橫跨車身的一體式設計,使之延展到輪眉的位置,最大化豐滿了車身寬度的穩定姿態和視覺。
穩定的姿態,不止體現在極星1的前臉,還在整車的側面設計上體現。得益于科技材料的應用和前瞻的設計理念,極星1利用比碳纖維材質的特性,實現連接A柱與C柱車頂線條更為舒展,流線相較傳統GT轎跑更低。值得一提的是,極星1的設計師將沃爾沃P1800的經典豪華設計元素在半個世紀后,通過新銳的造型和技術再次演繹,在車身側面呈現出一組非常醒目的特征線。該線條從前翼子板開始向后延展至車門把手,做出回旋形態后,與把手上方另一條特征線相連,并以越來越鋒銳的線型向尾部延伸,直至勾勒出車尾的造型,為極星1帶來極具雕塑質感的車身型面。
除此之外,極星1還配備了隱藏式尾翼,并在時速達到100公里時主動升起,強化車輛尾部下壓力,確保過彎穩定性;當時速回落到70公里時,尾翼將自動收起,為整車空氣動力提供更好保障。
內飾篇:熟悉的感覺 對豪華的另類理解
在內飾設計上,極星1采用了GT轎跑車經典的2+2環保式座艙布局。坐進車內,熟悉的風格盡管讓人想到沃爾沃S90,但仔細一看會發現極星1采用的碳纖維材質面板、Orrefors專屬打造的水晶換擋桿,將更高層級的豪華感直接做出了區分;標志性的瑞典金色安全帶和包裹性更強的座椅,也讓我意識到其作為性能轎跑車的專屬身份。
看著眼前的一切,可能有人會認為,極星1的內飾相比BBA等豪華品牌會不會過于保守?這個問題,我也和極星全球CEO Thomas Ingenlath進行了溝通,得到的答案是:極星的特點是把先鋒的設計、高品質,以及將復雜的工藝轉化為駕駛的質感,也是體現品牌將設計與工程融為一體的專業精神,這是極星向用戶傳遞產品信息的不同邏輯。
為此,極星1的內飾保留了來自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元素,采用的卓越技術更不會掩藏,反之會將它更為視覺化地呈現出來。此外,極星的內外顏色更是設計師在激烈的篩選中優中選優的結果,最終實現每兩種顏色的搭配都能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視覺風格,體現出品牌對于用戶體驗和需求的充分尊重。
而在空間方面,極星1的后備箱雖然被電傳導系統占去了大部分空間,但標準登機箱還是可以放下的,出門旅行完全足夠了。同時,設計師在極星1的后尾箱內設計了一塊透明的蓋板,瑞典金色線束都被精心排列,讓人不禁聯想到傳統GT跑車展示大排量發動機透明艙蓋,體現出極星1作為承接燃油車和電力驅動的關鍵存在。
體驗篇:豐富的選擇 對豪華轎跑的重新定義
用“黑科技”形容極星1的駕駛體驗顯然有些敷衍了事,不過聽我一一道來。首先,極星1的動力系統科技含量極高,其搭載了一臺高效的2.0升機械渦輪雙增壓汽油發動機,配以曲軸一體式起動發電機,與愛信8AT變速箱配合,并在后橋搭載了兩臺獨立驅動后輪的永磁同步電機,為車輛帶來最大600馬力的綜合動力和高達1000牛•米的綜合峰值扭矩,實現4.2秒的百公里加速成績。
極具技術含量的不只是動力總成,還有多元化的駕駛模式供用戶選擇。極星1搭載的這套電驅混合動力系統,可以通過選擇菜單中四驅、純電、混動、自定義和運動5種不同風格的駕駛模式,調整前后橋動力系統的介入形式,以此貼合不同用戶的駕駛習慣,最終滿足應對各類復雜路況條件的目的。
我們首先在城市道路階段體驗了極星1的純電模式。正如文章開頭所說,我現在試駕的極星1就是工程師最新優化的結果。在該模式下,極星1過彎時車尾超級靈活,而且車頭指向非常準;動力由后輪的兩臺電機驅動,油門響應迅速,帶來如同后驅小鋼炮般的加速體驗,動態分配扭矩的等同于開了上帝模式的LSD,同時讓發動機停止介入,其原理不免讓人想到謳歌NSX。據極星工程師介紹,極星1裝載了容量高達34千瓦時的電池組,在NEDC工況下,純電續航里程可實現135公里的續航里程,對于日常出行需求來說完全足夠。
解決高性能輸出體驗和用戶里程焦慮,極星1作為混動車型當然還有看家本領。進入混動模式,有了發動機在中低速段的介入,渾厚的排氣聲線撩撥聽覺,個人認為聲音再大一些也無傷大雅。進一步切換至四驅模式,發動機全速段與電機配合,加速體驗更加澎湃從容,甚至忘記極星1超過2噸的整車重量,在連續激烈駕駛后顯示的油耗是百公里7.6升。對于2.0升雙發動機的食量來說,這個數據合情合理吧?
除此之外,極星還針對追求極致體驗的用戶解決自定義駕駛風格的需求,與殿堂級減震器品牌Öhlins進行了合作,為極星1開發了專屬的Öhlins DFV雙流閥減震器,帶來22段可調阻尼范圍,用戶可以輕松轉動減震套筒上的旋鈕,設定前后懸掛的回彈阻尼,自定義駕駛風格。
大家可能還關心這輛車的價格,極星1將在成都生產,售價145萬人民幣。這個價格開創了國產乘用車之最。然而,極星1所采用的碳纖維粘合過程和工藝非常耗時,每年500輛的精細化小批量生產,意味著這款車本身就是一款收藏級車型,并作為具有極客精神和藝術追求的汽車之一。
在極星1上我們看到了傳統歐洲汽車企業在技術和工藝上的積淀之深厚,和對新技術的消化應用游刃有余,那是任何互聯網造車企業所不能企及的。
最后,還有一件事。極星放棄高性能沃爾沃這個有趣的產品線了么?并沒有,2020年將有沃爾沃V60和沃爾沃XC60的極星工程調校版本推出,雖會采用混合動力,但從輸出功率來看會分別和奔馳C43 AMG以及奔馳GLC43 AMG產生直接競爭。你看,這個世界對于那些頑固的汽油腦袋們依然友好。
最熱評論
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