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超級母體的初衷 用更合理的價格提供高價值產品
采/編 金超/王晨
7月24日成都車展,吉利汽車宣布將世界級模塊化架構正式定名為“CMA超級母體”。
通過這一動作,中國汽車自主龍頭正在向外界傳遞一個重要信號,那就是:“中國汽車市場已經越發地向中國品牌傾斜。技術相對‘中庸’但卻擁有不合理溢價的的合資品牌,將更難于在20萬元左右這樣一個價位生存”。
近日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楊學良接受了網上車市的獨家專訪。談及“CMA超級母體”時,楊學良提到了三個關鍵點:第一,“CMA超級母體”是基于沃爾沃研發體系打造的模塊化架構,而技術層面對標的就是大眾MQB、豐田TNGA;第二,脫胎于沃爾沃體系的“CMA超級母體”在安全、健康環保、智能互聯、動力總成等方面,超過了市面上絕大多數合資品牌;第三,通過集團內部多品牌協作,用規模效應降低生產成本,進而讓國內消費者用相對更合適的價格,買到超出他們心理預期的高價值產品。
在他看來,CMA超級母體的初衷就是——用更合理的價格讓國內甚至全球消費者,享受到和大眾、豐田等全球巨頭相當的產品、技術和體驗。
(左)網上車市總編輯 金超 (中)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 楊學良 (右)網上車市CEO徐翀
1、CMA超級母體的“底層邏輯”
吉利汽車這樣做的底層邏輯并不難理解。就占有率這個最直觀反映車企市場競爭力的角度而言,“坐四望三”的吉利已經碾壓了除南北大眾、上汽通用外所有合資車企。
不過,在這一位置上,吉利也已經待了兩年多時間,一定程度上其市場占有率已經進入平臺期。
而剔除品牌因素,導致這一市場現象的最核心的原因——則是由于吉利整體產品結構相對偏低端化(遠景、帝豪、博越等低溢價產品銷量占比偏高),其市場體量的穩步增長更多地也只是靠“馬太效應”蠶食掉其他邊緣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而無法覆蓋到更多中高端消費群體,最終出現了難以進一步擴大戰果的局面。
換句話說,吉利想要進一步提升市場占有率,實現可持續性增長,必須向中高端市場漸進式轉型。
正是這種市場背景下,吉利汽車通過發布“CMA超級母體”這樣的技術概念來“武裝”自己,進而背書整個品牌。而落地在產品層面上,則是用類似星越SUV、PREFACE轎車這樣的極具競爭力的產品,去沖擊幾乎被合資品牌壟斷的13萬元以上市場。
“過去10年中國汽車品牌更多的是補質量的課,接下來該怎么走?吉利認為就是通過底層技術的創新,打造體系化的造車能力,進而給消費者帶來更強的價值感,只有這樣才能在高端化轉型上繼續前進。”對此,楊學良表示,“與此同時,中國市場的消費者是日趨成熟的,尤其是年輕消費者對創新的技術、獨特的設計、獨特的品牌感受以及服務體驗有著非常深刻的理解的,基于這樣的需求,吉利推出CMA超級母體的概念。”
2、CMA超級母體競爭力幾何?
講了這么多,那么吉利CMA超級母體到底是什么呢?技術、產品競爭力到底如何呢?它又能為消費者帶來怎么的價值?
提到CMA超級母體,還得繞回到吉利收購沃爾沃上。“大家知道吉利并購沃爾沃之后,雙方進行了很多合作,其中一個合作就是吉利在瑞典的哥德堡成立歐洲研發中心CEVT。這個研發中心基于沃爾沃原來研發SPA平臺的一些技術、經驗積累,通過新招募的頂級工程師,形成了超過兩千人的技術工程中心,來做基礎架構的研發。”這里,楊學良介紹到,“CMA,就是這個研發成果。在CMA加持下,吉利在安全、健康環保、智能互聯、動力總成等方面,甚至超過合資品牌。”
而從技術角度而言,CMA超級母體首先帶來的是安全性。楊學良表示:“CMA是吉利和沃爾沃等品牌共享的,而安全是沃爾沃的基因。因此我們可以承諾:CMA超級母體打造的產品能夠滿足全球各地的五星級安全碰撞試驗,更好地保障客戶的安全。”
此外,楊學良還提到:“現在來講全世界最先進的工廠是在中國的,無論是自動化、精密化程度,這些最終將體現在產品的品質性上。另外,全球領先的零部件供應商都愿意和中國領先的車企去合作。”
不僅如此,在電子架構、自動駕駛等前瞻的技術領域,吉利也有著非常深厚的技術積累。以自動駕駛為例,目前吉利正在開發L3級技術,而沃爾沃和全球自動駕駛巨頭Waymo聯合開發的L4高級別自動駕駛后續也將為吉利所用。
另外,在常規的動力總成技術方面,吉利聯合沃爾沃研發的1.5T渦輪增壓發動機等,在動力參數、油耗表現等方面達到業界領先的水平。同時,在48V輕混技術、PHEV等技術方面,吉利也在加速布局中,并通過規模效應讓其無限接近普通燃油車的成本,進一步降低消費者購車門檻。
3、“越級對標”,CMA加持下的產品大有可為!
汽車市場競爭的本質從來未改變,永遠是以品牌、產品、技術、價格等為核心要素形成的體系化能力來進行競爭。而隨著銷量規模領先優勢的擴大,以及近十年來超千億投入的技術研發層面的“補課”,擁有CMA超級母體背書的吉利汽車,一定程度上已經形成了不輸于合資品牌的體系化競爭力。
至少,在與二三線合資品牌的交鋒中,競爭的天平已經向吉利汽車開始傾斜。
這其中,CMA超級母體下的產品更是展現出極強的市場戰斗力。連續月銷量超1.5萬輛,單車平均成交價格超15萬元的領克品牌(目前很多),以及出道即巔峰的轎跑SUV吉利星越,就是很鮮活的例子。這里,楊學良補充到:“目前CMA模塊化架構已經覆蓋到吉利、領克、沃爾沃、極星四大品牌,該平臺產品累計銷量已經超過60萬輛,得到了全球消費者的認可。”
而后續,吉利還將帶來更多CMA產品,包括吉利A+級轎車PREFACE、A+級SUV——KX11,以及領克家族的改款01等車型。在楊學良看來,采用“越級對標”策略的CMA產品可以,無論在動力、尺寸、設計、智能互聯等方面都可以為用戶提供高價值感。
以即將在北京車展期間發布,并于四季度上市的PREFACE轎車為例。新車將成為細分市場標桿一汽-大眾速騰的核心競品車型之一,與速騰相比,PREFACE擁有更年輕化的設計,同時超過4.77米的超大尺寸以及全系沃爾沃2.0T動力的加長,也讓新車擁有全面超越競品的產品素質。
最熱評論
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