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兩廂/三廂運動、插混,這四種不同類型車誰才是中級車最好的歸宿?
國內汽車的發展使各類車型百花齊放,在年輕人首選的緊湊型車中,更是衍生出不同種類,例如穩重型三廂家用車、以運動為賣點的兩廂/三廂家用車,以及代表未來的新能源車型。這四種類型中,有幾款車備受消費者關注,它們是車壇常青樹,例如三廂家用車的代表大眾速騰,三廂運動車的代表馬自達3昂克賽拉,兩廂運動車的代表思域 HATCHBACK,以及雖是近期上市,但車型、技術源來已久的別克微藍6 PHEV插電混動,也是目前新能源車的一大代表。如今90后年輕人占據汽車市場大部分份額,那么這幾款熱門車型誰最能征服年輕人的心呢?
以不同設計展示繽紛個性
視覺效果是車輛性格的最鮮明表達,它由內外設計淋漓盡致地展現,簡約、運動還是科幻?不同的風格既帶代表車主的審美,又代表不同的生活調性,因此汽車設計不僅僅需要“好看”二字而已。
大眾速騰依舊延續大眾家族風格設計,外觀在立體線條的刻畫下,簡約而不失大氣,且全系標配LED透鏡大燈,但整體風格略顯成熟,更吸引男性。而最新的內飾設計風格,保持大眾車型一貫的精致和分區合理,除了中控微微偏向駕駛者之外,卻無新鮮感,難免審美疲勞。
馬自達3昂克賽拉的魂動2.0設計理念頗具看點,渾然一體的車身型面和座艙后移設計,賦予了其運動型車的動感身姿。但國產后的鈑金漆面工藝卻難以令人滿意,尤其是側面的“穹影曲面”設計的呈現,宛如“撞車”后的慘現。以駕駛者為中心的中控設計,因全新的座椅、方向盤、儀表盤而更加舒適合理,雖然質感不俗,但大部分用戶依舊認為內飾設計過于簡單,甚至簡陋。
剛剛上市的本田思域 HATCHBACK,采用兩廂造型、配置中置雙出排氣和后雙層擾流板,以及遍布周身的運動套件設計,確實足夠吸引年輕人眼球。但其中控設計與三廂版如出一轍,不僅家用化氣息嚴重,而且整體的質感是四款車中最弱的,這樣內外的裂變應當會讓以年輕人居多的完美主義者抓狂。
別克微藍6插電式混動車,延續了微藍6純電車型的內外設計,多段活躍的車身線條以及新能源車型特有的裝飾件,讓微藍6 PHEV的氣質在動感與科技之間來回跳動,搭配未來感十足的星輝藍車漆,一眼便知其與眾不同。而它的中控內飾運用多種藝術線條和材質,加之8英寸組合儀表和10英寸懸浮式中控屏幕的組合,凸顯出極其強烈的科幻感。
微藍6 PHEV是四款車型中,唯一一款將內外風格統一的同時,將年輕化、高質感共同呈現得最好的車型。
舒適度乃家用車之本
不同風格特征的車型,其本質同為家用車型,尤其在15萬元級別。乘坐舒適度是家用車最為重要的衡量指標,除了自己還需為家人多考慮一點,乘坐空間、座椅舒適度哪款最令人滿意?
加長后的大眾速騰,軸距達2731mm,寬大的車廂帶來充裕的前后排空間,并且大部分配置搭載了可開啟的全景天窗,因此空間體驗相當出色。而且速騰280TSI標配主駕駛8向、副駕駛6向座椅調節,頂配甚至具備前后排加熱、前排通風的功能。遺憾的是,這些配置集中在中高配車型之上,但總體而言速騰的舒適度較高,這也是其高銷量的原因。
盡管采用座艙偏后移設計的馬自達3昂克賽拉,塑造了姣好的身姿,但2726mm的軸距遭受發動機艙“入侵”后,車廂空間遠低于同級平均水平,后排空間不盡如人意,并且馬自達3昂克賽拉依舊使用傳統小尺寸電動天窗,因此車輛的壓抑感是四款車型中最為突出的。全新換代后,昂克賽拉針對座椅支撐性進行優化,舒適度尚可,然而2.0L版本的座椅大部分采用主駕駛6向、副駕駛4向手動調節,配置較低。
雖然本田思域 HATCHBACK的2700mm的軸距不及前兩款緊湊級汽油車,但因為A柱向發動機艙前移,使其車廂空間足以滿足日常使用。不過乘坐感受卻不盡如人意,兩廂的溜背造型無疑侵占了后排乘客頭部空間,同時其座椅設計并不符合人體工學,較短的坐墊和較弱的腰部支撐,讓后排乘客的每一次乘坐都是一場煎熬。
別克微藍6 PHEV 擁有的2660mm軸距是四款中最小的,但得益于新能源平臺正向研發,以及跨界MAV多功能運動型車身造型,別克微藍6 PHEV車內空間得到最大程度的有效利用,空間表現在同級中相當出色。相比本田思域 HATCHBACK、馬自達3昂克賽拉的小天窗,微藍6 PHEV的全景天幕更具通透感,并且它是四款車型中唯一使用前排雙層隔音玻璃的車型,擁有更深次的貼心考慮。微藍6 PHEV座椅調節選項豐富,中高配車型配置前排座椅加熱功能,同時皮革拼接麂皮的座椅,在支撐性和舒適度均有極強的表現。
手機或車機,年輕人都愛科技
以“低頭族”為標簽的的90后年輕人,沉浸于互聯網與科技產品之中,因此對汽車的智能網聯系統也無比憧憬,并且智能網聯系統已成為汽車發展的一種新方向。這通常是自主品牌車型的強項,合資品牌并不注重,但上汽通用別克卻是個例外。
大眾速騰的國情化考量,在車機系統中顯然被忽略,即便是配置相對較高的1.4T車型,標配的也是6.5英寸小尺寸中控屏幕。盡管如今速騰的車機系統卡頓情況有所改善,娛樂功能和車輛控制功能的缺失,使其并不可稱之智能網聯系統,用戶只能通過Apple CarPlay、百度CarLife進行外部導航、音樂、娛樂APP的接入,這是這套系統僅有的亮點。此外,全液晶儀表盤也是頂配專屬,因此速騰整體的科技感并不突出。
全新換代的馬自達3昂克賽拉,馬自達悅聯系統略有升級,UI界面進行小幅提升,但查詢天氣已是其功能上限,互聯APP并無搭載,因此Apple CarPlay和Androd Auto外接功能也成為這套系統的“救命稻草”。值得一提的是,馬自達3昂克賽拉中控屏幕不支持觸控操作,以小小的旋鈕進行操作甚是繁瑣。此外,馬自達3昂克賽拉是四款車型中,唯一全系使用機械儀表盤的車型,盡管其內飾質感不俗,卻在年輕人追求的科技氛圍上欠缺不少。
如果您是一個復古產品愛好者,那么可千萬別錯過本田思域 HATCHBACK的車機系統,雖是戲話,但本田這套DA智能屏互聯不僅UI丑陋,且操作邏輯復雜,搭載的原廠導航、違章查詢、在線天氣等程序僅在兩款高配車型上提供,而低配兩款車型則只能通過百度CarLife解決功能使用問題,為節省成本無所不用其極。因此,即使思域 HATCHBACK全系標配了三段式組合儀表,依舊無法挽救其家用風格滿滿的內飾。
從安吉星到eConnect智能互聯科技,別克是國內唯一一個著重于車機互聯的合資品牌。微藍6 PHEV搭載別克eConnect智能互聯科技,通過Super ID個人賬號關聯微信、網易云音樂、考拉FM和高德地圖等APP,實現更高效的信息互通。支持自定義喚醒詞、口語化指令的語音控制系統,可分享車輛權限的手機藍牙鑰匙和OTA遠程升級功能,讓微藍6 PHEV擁有全新的互聯用車體驗,而這些均是全系標配。為了迎合不同用戶的使用習慣,微藍6 PHEV還標配了Apple CarPlay、百度CarLife,使得功能支持更加多樣化,在這塊10英寸中控屏幕的襯托下,本就未來感十足的內飾更加科幻了。
澎湃激情動力更是消費者優選
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組成的“三大件”的是車輛的基礎,其中充沛的動力更是消費者選車的硬指標。小排量渦輪增壓戰勝自然吸氣發動機,如今的插電混合動力系統,更是成為當前最性能、最可靠的新能源驅動方式。
速騰高配車型搭載了大眾品牌引以為傲的1.4T+7DSG的黃金動力組合,可輸出110千瓦、250牛·米動力,無論是加速的響應能力,還是動力輸出的平順性,均是這一級別的標桿,經濟、標準、運動、個性化四種模式,完全能滿足日常不同駕駛狀態。但略顯生硬的前麥弗遜、后多連桿懸架所欠缺的舒適感,無法匹配其更顯成熟的車型定位。
馬自達3昂克賽拉全系均采用自吸氣發動機,中高配使用的2.0L排量,116千瓦、202牛·米的動力無疑是其弱項。來自創馳藍天車輛構造技術平臺的它,配置加速度矢量控制系統,在彎中可獲得穩健的姿態,較為靈活底盤、轉向賦予了它一定駕駛樂趣,不過前麥弗遜、后扭力梁非獨立懸架的倒退設計,確實是一個遺憾。
消費者往往希望本田思域 HATCHBACK擁有Type-R的狂暴,但中置雙出排氣也難以掩蓋這臺1.5T地球夢發動機在兩廂車型上的“水土不服”,賬面數據雖同三廂版均為130千瓦、220牛·米(手動版為226牛·米),但0-100km/h的加速成績卻慢上足足一秒。此外,思域 HATCHBACK的前麥弗遜、后多連桿懸架所展現出的廉價質感,同樣令人乍舌,遠不及轉向手感那般令人滿意。
采用eMotion智能電驅科技的別克微藍6 PHEV,搭載1.5L DVVT四缸發動機與高性能雙驅動電機,可輸出135千瓦、380牛·米的綜合動力,加之E-CVT智能無級變速器的完美協同,無論何種狀態下均能獲得輕快的加速感受,百公里加速僅為8.6秒。得益于行業先進的Power Split動力分流技術,多種工作模式,發動機和電機均可投入工作,且始終處于最優工作區間,輸出效率高,且極致平順,即使在發動機驅動的情況下也能擁有純電版的駕駛體驗。而9.5kWh的LG高性能三元鋰電池組,不僅也賦予了微藍6 PHEV 60km的純電續航能力,而且相比同級車擁有更低的重心分布,帶來極佳的操控穩定性和彎中極限。在燃油經濟性上,搭載電芯級智能溫度管理系統的微藍6 PHEV,能有效保證電芯運行一致性,百公里綜合油耗低至1.4L,綜合續航里程達780km,更符合家用車需求。
總結
在新能源潮流下,傳統合資車型的優勢也漸漸消失,別克微藍6 PHEV更前衛的科技、更猛烈的動力、更穩定的操控、更長的續航,均是大眾速騰、馬自達3昂克賽拉、本田思域 HATCHBACK三款傳統油車難以達到的。在設計上,它們各有風格,但微藍6 PHEV在高品質中透露出的科幻感,是它們所不具有的,更符合年輕人特立獨行的期待。此外,微藍6 PHEV的乘坐體驗已經接近大眾速騰的舒適度,因此綜合上看,微藍6 PHEV是四款緊湊級家用車中,消費者最好的歸宿。
最熱評論
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