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上海車展好戲該看誰?今天帶你走進它的煥新劇場!
作為能夠享譽全球第六大車展的上海車展即將拉開序幕,從歷年來的盛況來看,上海車展還真從未令人失望過,全球化的國際定位之下,每一屆都匯集了眾多重磅車型以及車企的戰略發布,規模宏大影響力十足。當然,云集的代言明星、美女車模,也更是諸多吃瓜群眾津津樂道的事情,那么2021年的上海車展除了香車美女外,有沒有其他值得大家去關注的呢?還真有,據說東風日產的展臺將會上演一場大好戲。
根據東風日產透露出的部分關于上海車展的信息,我們已經能夠捕捉到一些訊息,東風日產正在全力加速品牌煥新的技術落地,而所有的期待都將在4月19日開幕的上海車展中得以驗證。
最有科技feel的展臺設計
作為2021年的第一場國際規格的大型車展,上海車展對所有品牌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尤其是在經歷了去年疫情的困擾之后,今年的上海車展顯得更加的不同。東風日產在本屆車展中的所有動作,都將是延續品牌煥新的重磅舉措。
從車展展覽角度來看,最直觀的舉措就是展臺設計上的煥新。在今年上海車展日產展臺上,我們將能看到聆風、Ariya以及FE賽車的身影,這個強大車型陣容傳達出最核心的信息就三個字——“電驅化”,而且據悉本次日產也是花了重本把AR等先進視覺技術搬到了展臺,打造出一條日產70年純電的歷史長廊,這是不是意味著品牌將把電驅化作為發展重點呢?這一點確實值得我們考究考究。
不過相比展臺風格,東風日產將在車展中發布的車型信息更值得我們關注,畢竟產品才是車展的重頭戲,而本次,在日產展臺首發亮相的全新一代奇駿絕對能回饋我們的期待。
全新一代奇駿換裝VC-Turbo超變擎
自2008年國產上市以來,奇駿車系就被廣大消費者奉為了經典之作,本次即將首發亮相的是其第五代車型,其實“換代奇駿”這個標簽,已足以成為上海車展最大的車型看點之一。
全新一代奇駿的工程測試車在前段時間已被曝光了出來,雖然新車披著厚厚的偽裝,但造型細節的變化就透著年輕化,可以說在設計方面,造型和內飾都是煥然一新,但都不及動力系統的全面革新。
全新一代奇駿將取消2.5L自然吸氣發動機,轉而搭載了1.5T+CVT動力組合,其中的1.5T發動機的看點在于搭載了VC-Turbo這個可變壓縮比黑科技。作為東風日產第二款搭載VC-TURBO超變擎的車型,全新一代奇駿預示著東風日產全新的小排量渦輪增壓超變擎發動機,已進入到了量產推行階段,而且很有可能將成為未來的主力動力系統。
從目前的車型推出規劃來看,全新一代奇駿大概率會在6月或7月正式上市,那么新車對于東風日產來說重要嗎?重要,因為它是東風日產實現技術落地的開端,也是繼官宣品牌煥新后的第一個大動作;新車對消費者重要嗎?更加重要,因為它意味著從宏觀的品牌煥新到產品的實際落地,VC-Turbo超變擎車型的選擇更加豐富,作為消費者,我們將有更多機會體驗到先進的動力技術。
e-POWER,沒有續航焦慮的全時電驅
另外在產品之外,東風日產還將帶來一款全新技術e-POWER。
其實關于e-POWER技術,并不能算是是一個全新的物種,但站在國內的市場需求角度來看,從東風日產品牌煥新提出e-POWER開始,一直到臨近上海車展的時間段內,這個在日本本土已大獲成功的e-POWER,在國內還是處于概念狀態,畢竟在技術還未落地于產品時,都太過理論也太過抽象。
東風日產將在上海車車展中正式發布e-POWER技術,國內首款搭載e-POWER技術的車型將會在2021年內正式推出,在這之前讓我們帶大家來了解一下e-POWER先。
從技術特點來看,e-POWER技術真正厲害之處在于,它加的是燃油,卻能始終保持純電驅動,全時電驅的技術能帶來如電動車一樣的加速性能和靜謐質感,其次,發動機能始終保持在最佳工況運營,整體油耗將會更低。你也可以理解為,當你買了一臺e-POWER,就能收獲純電車和燃油車的雙倍快樂,畢竟又省油又沒有續航焦慮,這樣的體驗誰不愛呢?
從海外反饋來看,日產e-POWER車型已經在日本上市,并且獲得了極高的車主滿意度,這也意味著,只要這款技術能被導入中國,那我們也能和日本消費者獲得同樣的興奮感,更何況這款技術已經在國內做了調試,屆時e-POWER會不會超越兩田混動,受到消費者熱捧呢?
e-POWER結構組成很簡單,但在工作模式上,與其他所有的混合動力都有著明顯的不同,可以說融合了混動、純電的絕大多數優勢,同時還規避掉了它們的不足之處。
e-POWER的加速落地,也透露出了東風日產在“電驅化”布局上的新思路,在燃油車向著純電動進化的時代里,e-POWER的出現,將會帶給消費者一種全新的選擇思路,這也正是它最值得期待的地方。
寫在最后:
2021年的上海車展,將承載我們對東風日產所有的期待,那些因煥新帶來的年輕、環保、科技、向上的標簽,正逐步地由概念狀態變得更加具象化。全新一代奇駿以及e-POWER技術的到來,對于以技術為導向進行品牌發展的東風日產來說,更多的創新技術和產品都將會逐步落地。技術日產,新的格局已蓄勢待發!
最熱評論
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