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一代奇駿等四款車型成為上海車展最受關注新車
4月19日,2021年上海國際車展正式拉開帷幕。作為各大廠商爭相斗艷的舞臺,它們來帶的新品一定不會讓我失望。換句話說,車展帶來的不僅僅是“產品”,更多的是它們在未來數年的發展方向。就本次車展來說,我們看到了通過操作桿操控的奔馳概念車與保定庫里南、FJ等產品。
回歸生活,奔馳概念車能否通過地方法規正常上路還是問號,而保定庫里南與FJ又不是家庭必需品。所以我們將目光轉向了銷量最好,也是國內消費者最在意的緊湊型SUV產品中。縮小范圍確定需求后,歷時八年終換代的日產奇駿進入了我的視野。與它同時出現的還有本田皓影、豐田RAV4榮放與威蘭達等三款車型。接下來,我們將看看全新一代奇駿在面對昔日對手時能否驚艷四方。
八年磨一劍:全新奇駿很能打
外觀方面,全新奇駿從V-motion2.0時代進入了V-motion3.0時代。雖然前臉還是U形中網搭配網狀格柵的設計,但線條更為犀利。例如與中網相連的LED日間行車燈使用了銳利的折角,視覺效果宛如出鞘的鋒刃,兇狠且具有張力。遠/近光燈組兩側擁有進氣口設計,進一步強調運動感。
鋒利的腰線與平滑的車頂塑造出富有力量感的車身,19英寸的輪轂搭配厚邊輪拱也充滿野性。除此之外,全新奇駿的車身尺寸也獲得了升級。車身長度增加6mm,達到4681mm;車身寬度增加20mm,達到1840mm;車身高度增加8mm,達到1730mm。在軸距不變的同時優化車內空間,以此獲得更為舒適的乘坐感受。
車尾造型變化不大,經過優化的C柱折角使車身更有沖力,修長的燈組也充滿了時尚氣息。值得注意的是,采用了隱藏式排氣布局的奇駿獲得了更加規整的尾部造型。
進入車內能看到,全新奇駿擁有兩塊12.3英寸大尺寸屏幕與電子換擋機構,科技感比現款車型強太多太多。中控臺采用了分層設計,上半部分較為光滑,并且使用了軟質材料。下半部分集成了實體按鍵與儲物功能,實用性出色。配置方面,全新奇駿配備了智能網聯系統、L2+級自動輔助駕駛系統、前排座椅加熱與大尺寸全景天窗等等。
講了很多,也看到了全新奇駿在設計層面的改變。但顏值屬于眾口難調的事情,任其再美也無法滿足所有人的喜好,接下來我們聊聊全新奇駿那些看不到的升級。
首先,全新奇駿配備了鋁合金下擺臂。作為車輛行走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鋁合金代替鋼材可以減輕簧下質量,從本質上提升車輛行駛品質與駕駛靈活性。除此之外,該車還在翼子板、機艙以及門板等多處使用鋁合金材質,要知道這可是BBA等一眾豪華品牌車型才有的配置。
動力方面,全新奇駿配備了VC-TURBO超變擎300,1.5T渦輪增壓發動機,發動機壓縮比可在8:1(性能取向)-14:1(燃油經濟性)之間智能切換,從而獲得更好的動力響應與更為優秀的燃油經濟性。傳動系統匹配全新一代CVT智能無級變速箱,工信部綜合工況油耗低至5.8L/100km。
值得注意的是,全新奇駿還搭載第二代4×4-i智能全模式四驅,具有出色的越野性能,而B-LSD電子差速鎖則能在車輛被困后鎖止失去附著力的車輪,從而幫助車輛脫困。綜合來看,全新奇駿的核心競爭力在于聰明的VC-TORBO發動機以及比競爭對手更強悍的越野性能。
本田皓影:整體實力均衡
本田皓影已經出現很久,想比大家也不陌生。而本次上海車展中,本田皓影PHEV版車型首發亮相。新車作為皓影產品矩陣中的一員,未來將與燃油版車型以及銳·混動版車型共同競爭緊湊型SUV市場。
就設計層面來看,本田皓影采用了家族式設計語言,分體式前格柵與兩側燈組相連,鍍鉻裝飾也使前臉更具張力。值得注意的是,該車前包圍使用了大量網狀格柵,營造出很運動的視覺效果。
車側以簡約的造型為主,貫穿式腰線與前/后燈組相連,輪轂也進行了黑化處理,搭配側裙處的黑色飾條后顯得很精致。車尾同樣采用分體式尾燈與隱藏式排氣布局,整體造型與全新奇駿相似。車身尺寸方面,本田皓影的長寬高分別為4634/1855/1679mm,軸距為2661mm。
內飾方面,經過分層處理后的中控臺造型十分規整,但較小的液晶屏幕拉低了整車氣場。除此之外,多媒體實體按鍵與按鍵式換擋機構使用體驗很不錯。用料方面,本田皓影在皮膚常接觸的地方使用了大量軟質材料包裹,質感營造到位。
動力方面,本田皓影提供1.5L渦輪增壓發動機+CVT無級變速箱;2.0L自然吸氣發動機+前置單電機+E-CVT電子無級變速箱的HEV混動系統;以及2.0L自吸發動機(阿特金森循環)+異軸雙電機+E-CVT機電耦合機構組成的i-MMD混動系統。三種動力總成覆蓋了當今市場下絕大多數動力結構,也意味著消費者有更為豐富的選擇機會。
豐田RAV4榮放:已不復昔日榮光
全新一代豐田RAV4榮放上市時間與本田皓影相差不大,較早的換代升級讓其搶占市場先機,帶來了不錯的銷量。但以2021年上海車展的視角再看它,驚艷程度早已不復昔日榮光。
外觀方面,源自FT-AC概念車設計理念的梯形中網內部使用網狀格柵填充,搭配仿進風口樣式的霧燈區域后使前臉更具視覺張力。兩側燈組由鍍鉻飾條相連,規整的造型與前包圍遙相呼應,進一步強調前臉的整體性。
車側線條很整齊,花瓣樣式輪轂搭載菱角分明的輪拱后突出了RAV4榮放個性的一面。車身尺寸方面,該車的長寬高分別為4600/1855/1680mm,軸距為2690mm。除車身寬度外,RAV4榮放在長度、高度以及軸距方面均不如全新奇駿出色。
尾部造型與全新奇駿、本田皓影等車型相似,均擁有延伸出的擾流板與分體式尾燈。雖然三者的整體輪廓大致相同,但全新奇駿的尾部線條比本田皓影以及RAV4榮放更為犀利,視覺效果也更符合年輕消費者的審美。
來到車內,RAV4榮放尺寸巨大的液晶屏是當之無愧的C位。但值得注意的是,該屏幕雖然尺寸可觀,但厚重的邊框以及內部功能性均不能與全新奇駿相提并論。更重要的是,開過該車的人都能體會中控屏擋住視野是多么難受的一件事。相比之下,全新奇駿配備的車機系統在屏幕與功能性方面均有更好的使用體驗。
動力方面,RAV4榮放配備了2.0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為171馬力(126千瓦),峰值扭矩為209牛·米;2.5L自然吸氣發動機+電機組成的混合動力系統,系統綜合最大功率為222馬力。RAV4榮放只有混動版車型的動力數據能夠超越全新奇駿,但系統綜合功率在實際駕駛中會有很大折損,體驗往往不如全新奇駿配備的1.5L渦輪增壓發動機來得好。
豐田威蘭達:缺乏新意
威蘭達與RAV4榮放的關系就好比帕薩特與邁騰的關系,兩款車型雖然在設計層面有所不同,但本質卻是同款架構下搭載著同款動力的車型。
相比RAV4榮放,威蘭達的外觀設計更為激進,或者說更具性格。狹長的燈組造型犀利,貫穿機艙的飾條與品牌Logo融為一體,呈現出橫眉怒對的既視感。以網狀格柵填充的梯形中網代替了前包圍,使前臉更具視覺沖擊力,兩側進氣口也在強調著我并不好惹。
車側造型與RAV4榮放相似,但威蘭達擁有雙色車身與更為凌厲的線條,塑造出更具運動感的外觀。值得注意的是,該車也配備了花瓣樣式的輪轂,但造型與RAV4榮放略有不同,或許這就是兩家品牌最后的倔強了。
車身尺寸方面,威蘭達的長寬高分別為4665/1855/1680mm,軸距為2690mm。與RAV4榮放相同,威蘭達除車身寬度外,在車身長度、高度與軸距方面均不及全新奇駿出色。
尾部同樣具有擾流板與分體式尾燈,不同之處在于,威蘭達利用裝飾條將兩側尾燈連接在一起,呈現出類似于貫穿式尾燈的既視感。除此之外,該車使用了雙邊單出排氣布局,整體氛圍較為運動。
如果說威蘭達的外觀與RAV4榮放保持對立的話,那內飾則是完全相同。中控臺布局、大尺寸液晶屏以及兩側旋鈕與RAV4榮放完全一致,缺乏新意的同時也延續了屏幕擋視野的詬病。
動力方面,威蘭達同樣搭載2.0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為171馬力(126千瓦),峰值扭矩為209牛·米;以及2.5L自然吸氣發動機+電機組成的混合動力系統,系統綜合最大功率為222馬力。
寫在最后:除全新奇駿外,其余三款車型早已在市場中打拼許久,它們搶占市場先機,在對手還未登場時力爭銷量,雖然獲得了一定成績,但并非長久之計。在本次上海車展中我們見到了全新奇駿,它不僅擁有更好的車身尺寸,還具有更為出色的智能化表現以及四驅系統。綜合來看,全新奇駿仍是合資緊湊型SUV陣營中一亮擁有絕對實力的產品。
最熱評論
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