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上汽集團張亮/朱軍 MG MULAN強大產品力從何而來?
2022年6月14日,MG MULAN正式亮相,作為MG品牌打造的全新車型,新車不僅搭載了上汽集團的最新技術,并且在設計以及配置等層面具有突出表現,3.8秒的破百能力以及5.3米的轉彎半徑進一步彰顯了這款車的運動能力。在新車發布之后,上汽數據業務部副總經理、乘用車公司首席數字官(CDO)兼MG品牌CEO 張亮、上汽集團副總工程師、捷能公司總經理 朱軍接受了媒體的采訪,讓我們來聽聽他們是如何詮釋MG MULAN這款全新產品的。以下為專訪實錄:
Q:MG MULAN這個名字剛出來的時候大家也都在討論,覺得蠻好的,想問問MG MULAN的推出,對于MG這個近百年的品牌來說,有什么比較深遠的意義?第二個,MULAN的命名會不會有一個擔心,畢竟這款車不是只針對女性消費者,會不會影響到男性消費者的購買?第三個問題是渠道方面的,我們現在有純電平臺,后面還有很多的產品,在渠道上會和燃油車的渠道同步嗎,還是會有創新點?
A:對于MG MULAN的定位,我們希望它在全球范圍之內,能像大眾高爾夫一樣,是一款在全球足夠有影響力的車。這種影響力既體現在產品的特征上,還體現在銷量結果上,正如我剛剛講的幾款全球化產品,都有著極強的產品特征和技術儲備,同時也具有全球影響力。
我們對MG MULAN的定位不是做純粹的技術堆砌,因為今天新能源市場已經比較成熟,不是說還是像若干年前那樣處于探索發展的階段,需要做一些博眼球的動作。我們這款車是基于用戶使用價值來打造全球影響力的,這也是我們對它的一種期望。
對MG來講,MG MULAN的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它既是MG重回新能源市場或者說純電動市場的第一槍,寄予了我們極大的厚望,我們相信它在國內市場是極具競爭力的,或者說是在細分市場上最具競爭力的一款產品,同時在全球市場上也是最具有競爭力的,所以我們寄予它全球的期望。
上汽數據業務部副總經理、乘用車公司首席數字官(CDO)兼MG品牌CEO 張亮
Q:可否總結一下LBS躺式電芯的優點和長處。另外LBS躺式電芯的難點是什么?使得我們這款車有更強的競爭優勢?
A:我們最早的出發點,就是想做一個電池平臺,這意味著我們要滿足所有車型的需要,第一個要求就是要足夠小,還要足夠薄,這就非常難。如果按照原來的布置方法來做,電池包就裝不了多少電,可以適用于小車子,但需要80度電、100度電甚至超過100度電的大車子怎么辦?所以當時就做了很多的嘗試,CTP最早是CATL提出來,給我們推薦,我們很感興趣,但提出的解決方案還是滿足不了我的需求,所以我們一起合作開發,LBS躺式電芯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第二是基于用戶的實際痛點,用戶需要的是絕對安全的電池,安全有很多層面,比如電芯不可能不會失效,會因為制造的缺陷或材料的缺陷,以及使用過程當中濫用、老化、環境溫度超出機器承受范圍而失控。所以我們希望即使在發生電芯失控的時候,電池包也不會失控。基于此,我們研究了各種各樣的方案,最后發現LBS躺式電芯方案,能把這些方面都照顧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需要把電芯做小。
還有一個創新點,就是電池包在不同的荷電狀態和不同的健康狀態下,它的體積變化怎么樣來適應?我們采用上下互動的壓緊結構,效果很好,它的整個生命周期內,在電池不同的荷電狀態下,都能很好地把電池固定在合適的限定區域,在同樣的使用情況下,大幅度增加電池壽命;還有就是可以省掉很多熱隔離的材料,占用的體積更小,重量更輕。
原來電池包的電芯是豎著放,現在是把電芯躺下來,占用的空間及接觸面就很小。我們這輛車的電池包厚度只有110mm,超級薄,電芯躺下以后接觸面就很小,帶來空間效率的提升,以及零熱失控。
上汽集團副總工程師、捷能公司總經理 朱軍
Q:我比較關心的是上汽集團打造的上汽星云純電專屬系統化平臺,在不久之前的投資者說明會上介紹了上汽集團打造的7大基礎平臺,這個平臺是其中之一,可否更詳細的介紹一下分別有哪些優勢。
A:我們有三個平臺,一個是純電的上汽星云純電專屬系統化平臺,一個是機電一體的上汽珠峰機電一體化架構,還有一個是上汽星河氫能專屬架構。整車平臺主要還是把底盤結構尺寸設計得讓它能夠容納平臺化設計的動力系統、娛樂系統、自駕系統,所以整個上汽星云純電專屬系統化平臺包含下面這幾塊內容,綠芯電驅動系統、魔方電池系統,還有銀河全棧智能車解決方案。
第一,這個平臺不像原來傳統車平臺,一定是圍繞發動機和變速箱展開的。純電專屬平臺的第一步,應該是圍繞著電驅系統和電池系統展開的。因此,純電專屬平臺的第一個特點就是后驅,基本不大會做前驅,如果是前驅,它的性能意義和價值會大打折扣,而后驅帶來的駕駛上的樂趣和體驗感是比較強的。
第二,就是上汽“魔方”電池,它需要上汽星云純電專屬系統化平臺來支持,它們是一對雙胞胎,需要配合才能釋放出比較強的價值。剛剛我們花了很長時間講換電的事情,上汽星云純電專屬系統化平臺也是在最大程度上保證空間效率的提升,也就是說通過厚度110mm的電池,在空間利用效率最大的情況下,讓換電成為比較強的可能性。
第三,就是在報告里面提到的,超薄純平,質心均勻分配,實現的駕駛體驗是比較強的。50:50前后軸荷比、優于主流合資品牌的490mm超低質心高度、5.3米的轉彎半徑,這些比較強的純粹操控性都是來源于這里。
第四,作為一個純電專屬平臺,上汽星云純電專屬系統化平臺天生就要能夠支撐A-D級車的帶寬范圍,所以它上面誕生的車,用到的轉向系統、制動系統規格都比較高,能夠將一輛車的性能最完美地展現出來。
就三電這個領域來說,上汽星云純電專屬系統化平臺上我們可以實現各種不同的組合,比如說剛剛講的電池,從40幾度一直到100多度電都沒有問題。具體到某一個車型,針對某一個特定的用戶來使用,你選用哪一個電池我不需要另外為你開發了,因為可以換。
動力系統方面,基本單元是三根電軸組成,分別是150千瓦250牛·米,180千瓦350牛·米,跟250千瓦450牛·米這三根電軸組成,其中任何一根電軸都可以成為這輛車里面的主驅。MG MULAN可以實現3.8秒百公里加速,它就是把150千瓦的電機放在前面,把180千瓦的電機放在后面。如果再大一點的車可以把150千瓦的電機放在前面,把250千瓦的電機放在后面,再大一點的車可以把180千瓦的電機放在前面,250千瓦的電機放在后面,比如說另外一款車對動力的要求更高一些,就要配更強一點的驅動系統上去,所以這是平臺的概念,我們所有的這些系統,通過不同的組合來實現不同的產品的三電性能。
Q:我們之前持續做品類強調品牌,這次提到MULAN的概念,定位全球純電超能跨界車,這個定義對年輕用戶意味著什么?第二個問題,剛才說了MG進入發達國家市場,不知道今天的全球純電超能跨界車在MG品牌未來的發展目標還有哪些?
A:今天提到的名字其實有三個關鍵詞,全球、超能、跨界車。全球比較容易理解,全球車型征戰全球;超能也比較容易理解,含著金鑰匙出身,上汽星云純電專屬系統化平臺賦能。
MG年輕化不只是做年輕人的生意,也不是說我們的消費群體都是90后、95后,這只是一部分。我們認為我們的年輕化,今天的年輕人代表了這個時代最強的能力,代表了這個時代最強的品味,是這個時代最硬生活方式的擁護者,同時是智能網聯科技最強原住民和響應者,這樣四個代表特點是我們MG年輕化真正的特征。
今天的用戶更多的是講這個產品有哪些特征,符合哪個消費場景,所以我們的跨界車是能夠很好地承接MG這四個主流特征的。智能特征是基礎,性能在3.8秒破百之下帶來天生的實用性,潮流的設計不僅僅是簡單的電感化設計,同時也帶來靈動機能的設計風格,生活方式是我們跟用戶的互動和營銷的服務體系來承接和實現的,希望這樣一種定位能夠讓MG的年輕化在MG MULAN上,在MG的純電產品上能夠實現。再往下的產品,MG的跑車會將這種感受更加推向極致,所以MG MULAN是讓更大范圍的人群來感受MG的年輕化,而跑車可能是用更極致的實力,在純電動產品上展現MG的年輕化特征。
Q:今天的發布會從品牌到產品到技術都是比較硬核的,需要好好消化。我想問一個問題,關于MG MULAN這款車型采用的CTP電池和其他品牌采用的CTB電池哪個技術路線更好一些?另外能不能更深刻地闡述一下這個電池技術路線的特點?
A:CTP讓我們跳過了module這個層面,直接把cell做成pack。以前上汽和寧德時代的兩家合資公司——時代上汽做電芯、模組,上汽時代做pack,現在模組這個層面沒了,從時代上汽過來的cell就直接到了上汽時代的pack工廠,省掉了一個module制造的環節,但是module里面的零部件和功能還要在pack上面體現。現在所說的CTP就是把電芯直接做到車里面去,但是沒有取消pack,比如說有些車廠把下底板和電池的上蓋合二為一,它的好處是省掉了一點下底板的重量和空間,但是帶來的問題是一旦車身的側面碰撞,很容易導致下底板跟它相關聯的上蓋變形,那么密封就不存在了。本來修一下碰撞帶來的小的局部變形是很少的錢,現在是整個電池包可能都要換,這是很大的問題。
對于CTB,由于電池直接上了車,所以能夠幫助車身提高剛度,那我把電池包直接裝到車上,把它擰緊了也會提高剛度,所以剛度提高的量和維度是取決于電池的高度,電池越厚剛度越高。
另外針對大家關心的,將來要全面取消燃油車的問題。如果真的是這樣,這么多車在路上,CTB不能換,只能充。現在我們規劃的最激進的充電功率是350千瓦,這個電纜是很粗的,一般的女性抬不大動,就是這樣也需要15-20分鐘才能充到80%,如果一個充電樁排了十輛、二十輛車,這樣的場景滿足不了用戶的充電需求。我們可以實現快換,能夠像現在的加油站一樣,每個加油站都有快換裝置,這個問題就解決了,需要投的錢很多,但是投一個快換裝置需要的錢比一個加油站要便宜很多。
Q:現在電動車很熱門,大家核心是圍繞三個話題展開的,一個是新和舊的問題,第二個是絕活的問題,比如刀片電池,刀片沒有什么技術含量,但是它解決了能量密度的問題,變成了一個新的名詞,各家車企為什么強調自動駕駛,就是大家都希望有絕活的存在,第三是基于用戶核心需求的發明,比如說車里面可以打游戲,這就是一個新的需求的發明。還比如車外呼叫,它發明了新的需求,這是他們能夠熱賣的原因。
從這個意義上怎么分析我們的這款MG MULAN,它是一個什么樣的新概念?剛剛講了很多技術,但還是改良技術,怎么是一個絕活,對技術迭代總要有一個很大的標簽證明它是絕活,包括發明用戶需求的角度,怎么跟用戶講它的標志性不一樣的問題。
基于這個我想問MG的競爭對手是誰?無非就兩種類型,我們的競爭對手大概是什么樣的目標車型?
A:一個品牌怎么樣取決于我們對它的產品觀的認識,可以各抒己見。對于MG MULAN,我們對它的定位是希望它在全球范圍是極具影響力的車型,要實現這件事情,你剛剛講的絕活和特點是需要的,但是更需要的是口碑,這種口碑是建立在它的特點、標簽和絕活之上的。
這樣就分兩個角度,第一MG MULAN要實現在全球有影響力,它不是賣30萬或者打一個小的細分市場,符合小的特征,在一兩年里面能夠火一下,我們覺得它是用綜合產品力來產生影響力的,所以首先需要它的綜合能力非常強,在每個維度上都具有長期適用的口碑,電池的安全性、整車的安全性,整車的環保性、駕乘的體驗、造型的感受等等方面都要有比較好的表現。
第二就是它的特點和絕活,它的特點是它的特征指向的,它的絕活講了這么多,驕傲點講,每一塊拿出來都是絕活,但是您問這個問題一定是想問完全與眾不同的,而且大大領先的特點是什么?打游戲根本算不上,你的問題應該是撬動很大的用戶價值而且是獨創性的絕活。我們認為它巨大的特點還是在電池架構的特征方面,因為標準化的ONE PACK,我們從50度電到100度電以上的電池都能夠在PACK上兼容。我們能夠實現的就不僅僅是換電作為補能的舉措,更大程度上解決了我們對車使用模式的變化,以及對產值的徹底解決,這三件事我分開來講。
第一個是補能的新模式,這個大家比較容易理解,兩分鐘完成換能。
第二什么叫生活模式的變化?我們如果采用電池租用模式的話,平時只要租用一塊續航最低電池,400公里,租金也非常便宜,你要出遠門,可以租一塊續航600多公里的電池,MG MULAN上都會具有,因為它是ONE PACK,同樣的尺寸,所以在任何一個換電站里都可以通過最快的時間完成切換,不用去4S店,這樣帶來生活方式和用車方式徹底性的變化,這帶來了巨大的模式差異。這件事情沒有強大的合作伙伴和布局是很難實現的,今天還處于保密期,不便于跟大家做更細節的闡述。
第三是產值評估方式衡量體系的變更,產值不行是為什么?不是因為外殼、內飾、配置不行了,當然這些也會隨著新產品的迭代產生一些老化和過時,但是本質上這些還是具有實用性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電池發生變化了。我們是三元的電芯配方,過兩年有新的電芯配方產生,那么老的電池很容易被淘汰,我們誰也不知道未來主流的電池到底是500公里還是600公里,但是今天基于ONE PACK以后我們可以不斷地升級這塊電池,大家可以靈活進行選用,整車本身的外殼價值沒有太大的下降,而電池通過維護能夠不斷有生命力,老的電池雖然有衰減,它仍然可以作為低配的電池持續使用,所以在電池良好的運作之下,電池的衰減是能夠降到最低范圍的,若干年以后你可以看到上汽的這些產品它的產值能力一定是通過換電體系的運作,一定是在整個市場上最有競爭力的。
電芯做成一個刀片就是一個絕活,真正解決的是磷酸鐵鋰成包了以后體積能量密度會提升。如果認為這樣是絕活的話,我們也是能量密度提升,提升的幅度更大,同時還更安全,保證不會擴散。電芯本身是不會失控的,但是最近還是有些車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也不認為到了絕活這個層面,但是如果硬要說絕活,最大的絕活還是由這個技術延伸出來的,我們接下來要構建的所有車型共用的上汽“魔方”電池帶來的超級生態圈。這不僅僅是圍繞車,還是在制造體系、服務體系,還有材料的再利用方面,都是極具吸引力的做法,這個會導致很多行業會思考要不要加入這個超級生態圈。
同時,由于這樣做,使得我們的成本極具競爭力,剛才有媒體朋友問我們這個車的競爭對手、問為什么是全球電動車,老實說我們現在在歐洲賣得比較好的那幾款車,沒有一個人來跟我們討論要設計一個什么樣的驅動系統、電池系統,因為是把我們國內開發出來的拿去賣。這輛車的研發從一開始他們就跟我們說德國人喜歡怎么開車,最高車速希望能夠達到200km/h等等。我們的競爭對手是在歐洲主流市場銷售的A0級車,我們的成本要跟它相當,或者比它稍微高一點。如果只是追求一些小的發明功能,最近有一個車提出提供220V交流電,我覺得這些東西不足以回答您問的全球極具競爭力的電動車,這個開發理念還是希望以全面替代燃油車而不需要國家補貼、不需要消費者做出犧牲來實現的技術解決方案。
另外是純電車的范圍,目前全球市場上同一級別已經有類似于像ID.3這樣的產品,大家的尺寸和定位都比較接近。
Q:我有個問題是關于上汽“魔方”電池,今天發布會講到上汽“魔方”電池在性能、品質、安全方面都有很多的創新和突破,而且也提到了“生態”這個詞,感覺是下了一盤大棋,我個人覺得它的優勢更適合長期去看,而不是做一個實驗抓人眼球,正因為這樣有些便捷性的東西希望總能夠更深入地解答一下。
A:基于上汽“魔方”電池的超級生態圈是非常大的量級,它會帶來用戶消費理念的變化,如果你提供的服務很好,讓消費者很喜歡的話,這個變化就會很快,如果不好的話,也許他就覺得這個技術不怎么樣。所以我們也在很努力地想要把這個生態做好,這需要巨大的投入,光上汽一家還沒有那么多資源來做這個事情,不光是錢的問題,還有其他方面的問題。我們在非常認真地對待這件事情,因為車電分離現在有兩個案例,一個是北京的出租車,是針對某款出租車的一款電池,第二個是某品牌推出了一款尺寸的電池,75度電和100度電可以換,也是很受歡迎的,中國還是比較小的車為主,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個生態是很難建立的。
我們的思考是要一個換電站能夠服務所有的車,這個理念被現在的石油公司實踐了,它認為加油槍,頂多分一分92號還是95號油。我們現在也是分一分厚度不一樣,但是可以在同一個設施上進行換電,所以關于換電技術和換電網絡,以及后面的車電分離的租賃、融資模式我們很快就會宣布,都是重量級的幾家公司一起來參與做這件事。
Q:MULAN是MG品牌最近打造的一款面向全球的純電動車型,想請教一下未來在新能源產品的布局方面,MG還有什么樣的規劃?上汽的兩大技術底座上汽星云純電專屬系統化平臺和上汽珠峰油電一體化整車架構,新車型會不會落地在MG平臺上?
A:上汽星云純電專屬系統化平臺和上汽珠峰機電一體化架構不僅要落地在MG上,也要落地在其他品牌上。上汽星云純電專屬系統化平臺是我們接下來幾年非常重要的基礎,包括上汽“魔方”電池系統。我也非常歡迎媒體進行拆車,進行性能橫向對比,客觀公正地圍繞用戶最有感知的性能價值進行拆解。你拆完以后會發現,我們內部有非常多的圍繞安全、電池保護的結構設計,你會發現一些不一定可見的剛度、性能特點,這些對駕駛都是可感知的。歡迎大家進行拆解和橫向對比,我們是有絕對的信心。
MG MULAN是打廣度,后續會有打深度的產品,是更加能夠體現MG品牌特點的,也會有打高度的產品,有更高端化的產品表現。稍微提前跟大家預告一下,我們可能會有圍繞MG,不僅僅是純電動產品,而是圍繞MG未來高端化布局的新的子系列的構想,也會跟大家展現。大家已經了解到的是MG Cyberster,這款車會在今年亮相,其他的產品規劃在后續的MG品牌日的時候會跟大家完整呈現。
最熱評論
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