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眾半年盤點:今天,是大眾。明天,是大眾!
唯一確定的就是充滿不確定。
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市場在不斷刷新的高壓下度過。
全球芯片供應鏈受挫,全國各地疫情反復,乃至長春、北京、上海這三座汽車重鎮連續遭到疫情困擾。這給今年的中國車市帶來了巨大影響。
“今年是一汽-大眾成立31年來最難的一年”。
在剛結束的一汽-大眾上半年業績溝通會上,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劉洪濤坦言。
在今年的長春疫情中,一汽-大眾工廠停產了一個多月,這是自建廠以來停產最長的一次。
而從成績上來看,一汽-大眾卻在高壓之下帶來了一份超滿分答卷。盡管,今年上半年乘用車總體市場受疫情影響同比下降7.2%,但是一汽-大眾仍以886147輛的銷量(包含奧迪進口),超過第二名20萬+輛的成績,繼續了冠軍身位。
要知道,整個上半年一汽-大眾是唯一銷量突破80萬的車企。當整個行業被強行按下暫停鍵,一汽-大眾依然保持了強勢姿態。
速度,效率,全有了。
【史上最難,成績最好,怎么做到的?】
先把成績展開講講。
恢復生產之后的5月,一汽-大眾突破產能歷史紀錄,最高日產能超過3451輛。而在6月份,一汽-大眾終端銷量達到214255輛(含奧迪進口車),環比增長39.8%,同比增長45.5%,蟬聯國內汽車市場銷量冠軍。
再單看大眾品牌,6月大眾品牌銷量突破12萬輛,環比增長環比增長34.9%,同比增長80%。總市場份額達到6.0%,已經快速回拉至受缺芯影響前正常的份額水平。
1-6月大眾品牌累計實現銷量492438輛,總市場份額達到5.2%,ICE(燃油車)市場份額達到6.3%,即使在缺芯和疫情的雙重影響下依然實現了+0.2%的份額同比增長。
在今年如此困難情境之下,屬實強悍。
這就是強大體系作為支撐,所帶來的賦能。如果繼續分析并結合本次業務溝通會所釋放的信息來,我們可以發現兩個重要因素:
人的力量,以及產品陣營的戰力釋放。
“5800名一線工人實行閉環管理,整建制同甘共苦”,“大干兩個月把半年的損失趕回來。”
在業務溝通會上,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商務副總經理、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郭永鋒向我們介紹到。
所以,事在人為。所以,才有5月份11次突破產能紀錄。
從產品陣營的戰力釋放角度來看,目前一汽-大眾已經形成了新能源家族、轎車家族和SUV家族的全面開花。
在新能源市場,ID.CROZZ家族的銷量開始拉升,6月份單月銷量已經突破9000輛。不僅創造出了屬于ID.CROZZ的增長速度,也說明在電動化領域,大眾已經開始“大眾”了。
在轎車這個一汽-大眾的傳統優勢領域,速騰和高爾夫依舊在細分市場中保持第一,寶來也繼續在市場中具有極強的存在感。
同時,SUV家族在今年4月份也已經累積銷量突破百萬,成為中國市場上最快達成百萬銷量的合資SUV家族。要知道,從2018年開始布局SUV市場到銷量累積突破百萬,一汽-大眾只花了4年時間。
目前在行業內,“體系力”是一個高頻被談及的詞匯。但對于處于不同體量的品牌而言,同一個詞卻有不同意義。換句話說,“體系”也有大小之分。
小體系,適合打單品或小矩陣,但風險在于企業把一切都押注于此。
相反,越是不穩定的環境,越需要根基的穩健,這是大體系。顯然,無論是從產品陣列、資源調動能力還是本身員工的凝聚力來看,一汽-大眾都是當前大體系作戰的真正范本。
因此,哪怕時局再難,一汽-大眾也能最快速恢復至滿血狀態。
【從流量到留量,是高門檻的技術活】
銷量的達成是體系戰,更是營銷戰。
一個顯著的現象是,當前營銷的重點,已經從獲得流量到達成留量。
“如何將對用戶有價值的信息,在合適的時間、場景下,傳遞給對應的受眾,實現高效觸達、觸動以及流量的持續運營”。
在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趙英如看來,過去傳統的媒介投放方式,如今就像大炮打蚊子一樣,分散且沒有準星。
畢竟,“媒體已經變得去中心化,受眾的時間也在變的碎片化。”
在分散中聚焦,在聚焦中又要各有側重。
因此,傳播思路就需要轉型,傳播打法就要更加精細化,追求更細膩的顆粒度。
一汽-大眾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將組織架構進行調整升級,將此前的大市場部重組更名為用戶運營中心。意圖很明顯,這是一個“以用戶為中心”的時代。
當前用戶運營中心分為內容營銷、私域運營和戰略支援三大業務單元。這就從不同層級上,對用戶運營工作進行了強有力的支撐。
這其實是一種很互聯網公司式的轉型。通過對用戶運營工作的拆解,來提升各部分實質上的執行效率。這也為接下來的傳播打法形成了基礎。
流量,如果沒有一個符合當下趨勢的營銷模型,那么只會變成“流走的量”。反之,一套精準且細膩的營銷模型,才能讓流量被“留住”。
在這一方面,一汽-大眾的解決方式是打造一套名為“iCode五精”的營銷模型。它涉及如下方面:洞察精確化、傳播精準化、提效精智化、運營精細化、挖潛精益化。
洞察精準化的核心,在于對于用戶數據的甄別與分析。通過對私域、公域和成交數據的迭代更新,形成一個數據閉環,來精準分析用戶特征,從而讓營銷策略落地更準。
傳播精準化則是基于用戶洞察,來打造更精準的傳播鏈路。既能千人千面,又能基于不同場景和客群做到差異化的精準投放。這也直接促成了投放效果從之前的大水漫灌到如今的精準投放,達成了提效精智化。
而在運營精細化和挖潛精益化方面,簡單來說,一汽-大眾的重點放在了用戶體驗上,無論是UI頁面還是直播賬號的矩陣建立,都做到了更貼近用戶日常喜好。
兩份數據足以支撐這一整套打法的效果:
首先,一汽-大眾上半年私域用戶突破1500萬+,互動量1500萬+,UGC超2.5萬,線索量提升30%。
其次,一汽-大眾目前已經擁有2000+經銷商直播賬號,直播矩陣粉絲量已達3000萬,通過直播營銷上半年實現品牌曝光18億, 5月-6月單月線索11萬。
總結來看,從流量變為留量,說明一汽-大眾已經走通了“數據+內容+運營”的傳播鏈路。
可以說在新時代,已經構建出了傳統車企轉型的新基建模式。當前,新基建概念在產業端非常火熱,從本質上來看這是基于數字化和數智化為理論核心,以“用戶”為聚焦點進行業務發散的企業經營模式。
數據、內容、運營之間并不是單純的線性模式,而是在動態中相互驅動。
和“體系力”一樣,“以用戶為中心”在當前很容易就變成一句車企在宣傳端口的一句“Slogan”。其中的布局思考、執行能力以及應對變化的變通,都是學問。
一方面要反應的快,一方面還要盤子穩。
正如會后與郭永峰溝通時他所說的:“這是一個大工程”。
【大眾ID,未來的大眾IP】
月銷量突破9000臺,大眾ID.CROZZ家族正在上量。
“新能源車已經從嘗鮮期進入普及期。” 大眾品牌ID.運營中心總監吳迎凱說。這背后的數據支撐是,當前國內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已經超過20%。
“在這一階段,客戶更看重的已經從花哨的智能化,變成安全性和品質感。”一方面是言有所指,一方面也表明如今用戶對于電動車的態度已經轉變。
這對于品牌資產深厚,且已經在眾多合資車企中提前布局的一汽-大眾來說,是個好消息。也說明一汽-大眾ID.運營中心已經開始取得階段性的勝利。
以前我們總說傳統合資車企的電動化轉型是在大象轉身,而這次一汽-大眾以ID.CROZZ的成績則說明,大象要開始沖刺了。
無論是全球市場還是中國本土,大眾都是對于新能源轉型最為堅定的品牌。
在經濟領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議題,汽車領域同樣適用。
其背后的潛臺詞是,要把曾經的市場紅利,變為新的“市場紅利”。前者的市場紅利是汽車市場增量發展所給的時代饋贈,后者的“市場紅利”是產業轉型時對市場風向的拿捏。
說到底,一汽-大眾的電動化轉型要高質量且可持續。
一汽-大眾在電動化轉型上,如何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關鍵詞有三個:矩陣、渠道與生態。
目前大眾ID.CROZZ家族已經有兩款車布局市場,前不久剛剛發布的ID.AERO概念車的量產版未來一汽-大眾也將帶入中國市場。這就不僅形成了SUV與轎車這兩大熱門市場的穩固產品矩陣,也建立起一汽-大眾電動化向中高端進發的核心價格帶。
去年3月一汽-大眾ID.4 CROZZ開始交付,今年2月一汽-大眾ID.運營中心正式成立,隨著6月分ID.CROZZ家族銷量突破9000臺,一汽-大眾的電動化轉型在一年多的時間正在形成系統化的實力。
當前市場業態是,車企的電動化轉型往往伴隨著是渠道的升級更新。
在渠道方面,一汽-大眾目前是“代理制+HUB”的模式。目前大眾ID.CROZZ家族代理商已經覆蓋200+城市,渠道累計授權844家代理商。而ID.HUB體驗中心已經達到100家,并且今年還計劃新建100家。
“ID.HUB的銷量貢獻達到了30%。”吳迎凱說。這是一個相當優異的數據,也說明像一汽-大眾這樣有著傳統底色的廠商,在新潮流下也毫不落伍。
換個角度想,ID.HUB也是一汽-大眾在營銷轉化中的一個全新節點。購車、品牌認知、線上線下流量轉化,都在建立于商超圈的ID.HUB中發生。不僅用戶到店頻次提升,也直接把一汽-大眾的電動化轉型放到了臺前。
電動車用戶與燃油車用戶是有區別的。
第一,他們對于用戶權益更加看重。第二,廠家構建補能生態的能力是他們最關心的。
因此,一汽-大眾在ID.點券、車機應用、終身免流量上都給了用戶更多的權益。
在補能生態方面,一汽-大眾為用戶提供了多種服務模式以滿足不同的客戶需求,包括CAMS品牌超充布局、公共充電、家庭充電、以及一鍵加電應急保障,實現360°全場景充電服務。
以開邁斯品牌超充站為例,累計上線充電終端達7095個,覆蓋百座城市,數量位于行業第二。
所以在整個行業的電動化轉型已成定局的今天,大眾ID.讓大眾的充滿了更加大眾的機遇,而大眾ID.也一定是未來大眾的IP。
【總結】
今天,是大眾。明天,是大眾!
這并非是一個文字游戲,而是基于本次半年業績溝通會所做出的判斷。
今天,一汽-大眾以強大的體系能力和顆粒度度足夠細膩的運營,讓大眾在行業困局之下,保持了大眾一貫的強悍銷量。用句號,表明的一種是陳述和肯定。
明天,隨著一汽-大眾在電動化轉型中的逐漸加速,也勢必通過在品牌形象升級、渠道與生態建設上的持續布局,帶來一個電動化時代全新的一汽-大眾。用嘆號,表明的則是期待和結果。
最熱評論
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