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以“中國速度”,造中國式創新
當歐洲市場對電動化進程開始動搖之時,中國市場依舊一如既往的堅定。
這就表現在海外豪華品牌對本土化市場的進一步深入。5月20日,奧迪與上汽集團、上汽大眾宣布已簽署合作協議。奧迪將與上汽集團聯合開發專注于中國市場的全新平臺--“智能數字平臺”(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并將基于該平臺打造全新一代高端智能網聯車型。據悉,首批車型將為覆蓋B級車和C級車細分市場的三款純電車型,首款車型也將在2025年上市。同時,全新合作模式的開啟,也將使產品上市周期縮短超過30%。
從2023年7月奧迪與上汽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到本月宣布全新平臺的合作協議,再到2025年首款該平臺產品的上市,可以明顯感覺到,奧迪在中國市場的電動化進程,正在以實際行動提速。
正如奧迪全球CEO高德諾(Gernot Döllner)在發布會上所表示的:“通過和上汽集團的合作,我們將進一步加速在華的電動化戰略推進。”
新平臺、新產品、新的發展速率,這是在表面上奧迪通過與上汽集團合作,讓我們看到的。但從品牌及整個行業的發展來看,其背后的動因、達成的方式、具備的優勢,往往更值得去探究與了解。
【中國市場的能量】
“我想說的是,這個原因就是中國市場”。
當在發布會上,被問及為何要深化合作,共同開發新車型、新平臺時,奧迪·上汽合作項目CEO宋斐明(Fermín Soneira)的回答,非常坦誠。
的確,在全球新能源車發展的進程中,中國市場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具備的能量不言而喻。這是目前全球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行業中最為前沿的技術路線、產品理念以及消費觀念,都與中國市場有著深度的綁定。
對于已經制定全面擁抱電動化戰略的奧迪來說,中國市場首先就代表著未來極大的發揮空間。
同時,中國的消費者對高端電動汽車也有著相比全球其他地區更高的期待。30多年來,奧迪不僅將全球先進的汽車技術和經驗引入到了中國,也同時培育并推動了中國豪華汽車市場的發展。而如今,在新能源轉型的大趨勢下,中國市場不僅變得更加成熟,并且在智能解決方案、新技術應用等層面,也有著更為開放的態度。
因此,在雙合作伙伴戰略的加持下,奧迪雙線布局了針對中國消費者的智能化和數字化的功能開發。面對全球序列的PPE平臺車型,奧迪早早在生產、研發等戰略方向上在中國市場布局。在中國,奧迪不僅有奧迪一汽新能源生產基地和端到端的奧迪中國研發中心,全面賦能PPE等全球序列產品的本土化開發,如今又攜手上汽集團,聚焦中國用戶需求開發全新的智能網聯電動汽車。
年輕一代的中國消費者,不僅在乎品牌本身所具有的調性與積淀,更在乎能否在其新能源產品上,具有更新潮和更定制化的體驗。所以,這也給希望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更好發展的奧迪,提供了一個促成與上汽深化合作十分有利的動因。
如果進一步拆解動因,則可以發現中國市場對于奧迪推進電動化戰略,具有極大的推動力量。
其一,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更加超前。當全球消費者還將車作為出行工具時,中國市場已經延展出第三空間的產品使用屬性。這就要求奧迪對用戶的需求,洞察得更為明晰。除了面對一批對科技智能需求高的用戶,快速發展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充滿著潛力,這也要求奧迪要通過電動產品組合拳去覆蓋更多客戶群體。
其二,新能源市場的快速發展,使得中國在供應鏈上,具有最好的電動化零部件企業。深化在中國市場的合作,將從成本與效率上,最大程度地提升奧迪整體的電動化轉型進程。
其三,中國市場還具有目前最快的數字化發展進程,包括座艙數字化、智能底盤、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技術,能夠為奧迪在中國開發的產品提供更新的解決方案。
而這股推動的力量,也為奧迪與上汽集團的合作構建了一個穩固的基礎。憑借奧迪強大的高端車型產品定義、整車研發和工程技術能力,以及上汽集團行業領先的智能電動創新技術,雙方將通過此次合作攜手賦能上汽奧迪的未來發展。
所以,一面是奧迪品牌本身具有的勢能,一面是上汽在智能電動技術的動能。這兩股力在中國市場整體發展的推動之下,也為奧迪提速其電動化進程,帶來了一股“中國式的能量”。
【創變與不變】
在充斥著“零和博弈”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奧迪與上汽的深化合作,是奧迪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下的一整盤棋的重要落子。
事實上,在奧迪與上汽集團開發的“智能數字平臺”的背后,需要捋清的是奧迪在華兩大合作伙伴上汽與一汽之間的關系。
奧迪已將PPE平臺帶到中國,接下來基于智能數字平臺的產品,能否使南北奧迪達到1+1大于2的效果。
對于這個問題,奧迪·上汽合作項目CEO宋斐明則明確地表示“會對產品進行更加差異化的區分“,通過南北雙線產品并行,奧迪在電動化的賽道上可以覆蓋更為廣泛的客戶群體,“更好地突出奧迪在華全面布局的優勢”。
的確,正如當時上汽奧迪建立時的初心一樣,其目的就是為了適配中國市場消費者更加多元化的需求,與PPE等全球平臺產品形成強勢互補,進而幫助奧迪品牌從整體上更加適應中國市場的變化。
因此,結合如今的全新平臺,以及未來的產品,我們也可以清晰地知道,上汽與一汽之間不僅不會產生競爭,相反,則是通過奧迪品牌整體產品線的壯大,形成既有出自全球平臺進行本土化定制的車型,也有專門針對中國市場研發的創新車型,從而構建出一種“多點開花”的品牌合力與實力。
可以說,捋清了奧迪在華兩大合作伙伴之間的關系,我們也對此次合作的主題“美美與共,共啟新篇”有了第一層的理解。
而從更深的角度來看,這也同樣有著另外的意義:奧迪要進行創變,也同時需要保持某些層面上的不變。
在本文的開篇,我們曾提到全新合作將使產品上市周期縮短超過30%。這就意味團隊的工作模式將發生創變式的改變,從而使開發提速。目前,在奧迪與上汽的合作項目中,是由奧迪、上汽、上汽大眾共同工作,并采用中國團隊和德國團隊一起協同接力的工作模式。
具體來看,則是從三個維度進行付諸:其一,是連同合作伙伴、生態伙伴共同參與開發。其二,將原本串聯開發的模式,改變為并聯,通過實時互通來提升效率。其三,進行完全數字化開發,數模完成之后即可模擬成功概率,并且不光應用于平臺產品、用戶體驗,更能應用到系統開發之上。而通過這三個維度上的創變,也自然使開發效率與速率得到了顯著提升。
當然,在創變的同時,不變也顯得尤為重要。
這也是宋斐明作為奧迪·上汽合作項目CEO的意義。其含義就在于,奧迪的DNA與產品質量必須要被傳承。宋斐明在大眾汽車集團有著25年的工作經驗,曾是奧迪汽車股份公司A級至C級電動車型系列負責人。過去三年,他負責了目前所有已經上市的奧迪e-tron系列純電動車型以及即將上市的基于PPE平臺的奧迪Q6 e-tron的推出。接手奧迪與上汽合作項目的他將直接向奧迪全球CEO高德諾匯報,對項目管理和產品定義有一票否決權。
這就意味著,未來進入市場的全新純電動車型,將依然且必須具有奧迪品牌清晰的設計語言、優秀的駕駛體驗、極致的產品質量等最具“根源化”的奧迪DNA。盡管,我們身處于一個時刻充滿變化的時代,但像奧迪這樣的豪華品牌,真正的護城河依舊是品牌在行業內獨樹一幟的品質。
不過這種不變,也并非是一種“刻板的堅持”,而是在產品定義上,進行再次創變的基礎。
一方面,是要信賴奧迪在技術、駕控、設計審美上的固有優勢。另一方面,關于涉及到車內中國消費者體驗的層面,則要圍繞中國用戶需求商量著來。
在宋斐明看來,奧迪要保證的始終是打造出原汁原味的奧迪汽車。或許雙方實現目標的方式會有所不同,但只要目標一致,終究能達到共識。而由此給中國消費者呈現的,也必將是真正符合用戶需求的奧迪純電車型。
【總結】
奧迪與上汽集團全新深度合作的開啟,意味著奧迪電動化戰略的推進,以及在中國市場發展戰略的層面,有了指向更為清晰的打法。可以說,奧迪對市場動向的嗅覺是敏銳的,當很多傳統豪華品牌依舊在貫徹母公司的策略時,奧迪已經對中國市場的特性有了針對性的布局。這不僅是快速、高效地通過全新平臺擴展產品序列,更是以工作模式上的創新變革,以及產品定義上的“擇優融合”,建立了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持續塑造在高端電動智慧出行細分領域的競爭力。而這些寶貴的經驗,也勢必會對未來奧迪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并且也能反哺于奧迪今后在全球范圍內達成電動化轉型的進程之中。
最熱評論
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