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智駕有“直覺”的意義,智己是為了不再“走流程”
細數當代打工人最討厭的字眼中,“走流程”這個詞恐怕是榜單前三級別的存在。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當你發現出現了一個“問題”,你是可以隨手解決的。但是,你不得不選擇“走流程”,拍照,上報,等領導批示,然后拿到許可后,你再去解決。不然,“一旦出了問題你負責嗎”這樣的“問題”以外的問題是會“壓死人”的。
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了。
這樣的案例就非常容易出現在智能駕駛領域。眾所周知,目前的智駕,需要做到先通過硬件發現實時路況,然后再報告給智駕芯片所在的模塊,然后再根據智駕準則調整車輛動態,最終實現智能駕駛。而今年下半年開始主攻的“端到端”+“大模型”+“AI”等等,會加入云端和神經網絡進行規整,從而給“走流程”進行加速。
這一系列在智己看來,明顯還不夠。
10月28日,上海,滴水湖。智己在品牌智能駕駛技術日上宣布,IM AD 3.0率先完成從“最像人”到“有直覺”的斷代式進化,引領行業正式邁入“直覺”智駕新時代。
不要再“走流程”了,智己希望用“直覺”來給到答案。
【直覺的意義】
不走流程=直覺,這個理念怎么來的呢?
如上圖所示,對于人類駕駛員,尤其是老司機們而言,看到前面的車輛行駛還偏左,然后右側的車道前方也有車輛,往左變道后加速,就是最合理的選擇。
這個時候,我們的大腦做這件事不需要去思考“超速怎么辦”“現在這個車道也可以開”“變道的風險是什么”等等一系列復雜的“安全潛在風險”。但是過去的智駕,因為“走流程”,這些都要考慮,然后回到系統里再作出決定。
而在智己做到的給智駕賦能“直覺”的方案里,通過和Momenta合作的“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配合“安全邏輯網絡”,就可以實現跟我們人類一樣,省去那一系列的“決策”,而是通過實時判斷和不斷的訓練直接形成類似人類的“短期記憶”,變成“直覺”or“下意識”的這種操作即可。而與“短期記憶”相配合的就是“長期記憶”的不停迭代和訓練,將這個周期壓縮和提速,甚至實現訓練成本的下降。
換句“說人話”,那就是用“直覺”替代“走流程”,車輛在智能自動駕駛的時候,就跟人類老司機一樣輕巧簡單直接,以后這些路況判斷“直覺”搞定,不用“申報”即可做出判斷,而且“判斷”之后越用越熟練。
這是從“類人”到“成為人”的關鍵一步轉變。
今年智駕圈最火的詞一定是“端到端”。盡管各家車企對于“端到端”的定義都有些許不同,但是發展的路徑和方向倒是出奇的一致。而智己 x Momenta的這個“直覺”的“解題思路”,明顯代表了未來的一種最主流的方案。
因為我看到了激光雷達。
“直覺”的方案因為需要第一時間、一次性地將道路環境的全局信息都囊括進來,并且再囊括對于所有“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預估和準備,來保證整個駕駛行為的流暢與穩定,這不是現階段“純視覺”方案能夠“COVER”的量級。
換句話說,哪怕是人類“視野”也有盲點,“純視覺”方案的盲點,有且只有通過激光雷達去彌補才對。激光雷達,應該是“直覺”必不可少的安全下限才對。
所以,這樣的智己才能非常坦誠地在“L4級智能駕駛測試”中公開地展示出整個車輛在路上動態的探測范圍和整個路況中的識別動態。以車輛為圓心的“探測范圍”像是漣漪一般輻射開,這才是“天眼”一般的探測能力最好最直白的展現。
于是乎,即便不是L4級,按照智己官方的說法:在中心城區無圖NOA駕駛中,IM AD 3.0可以絲滑禮讓盲區橫穿、輕松繞行水坑等障礙物;在面對人車混流的無保護左轉場景時,能夠像老司機一樣老練不傻等;在錯綜復雜的路口,即使面對無中線、超寬車等看不清的路況,也能從容應對、流暢通行……
上半年“蘿卜快跑無人出租車”的體驗已經讓人大開眼界,現在智己的IM AD 3.0恐怕能夠讓你“blow my mind”。
所以智駕在體感上的“不走流程”,無卡頓、不犯傻、有魄力、夠干脆,就是“直覺”的意義。
【道路的光明】
就像實際的“L4級自動駕駛測試”一樣,包含現在的IM AD 3.0,智己和Momenta的聯手會一直走下去,目標是在L2、L3、L4這樣不同等級的自動駕駛上都能夠持續發力。
事實上,由于智己目前已經取得了L3級自動駕駛公開路面測試(即準入及路試)的牌照,并且即將在今年年底拿到L4級無駕駛人的道路測試牌照,說句“智己是自動駕駛行業領軍品牌”一點也不為過。
核心關鍵詞就在于“L4級無駕駛人”。
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即便是L4級自動駕駛,也是要求在高度自動化的同時,即便車輛在特定的設定運行域內可以完全自主駕駛,無需駕駛員介入,但是也需要有“安全員”坐在駕駛位置上。
沒錯,如圖所示,依舊有個“安全員”的存在。
但這就讓人們會有點疑惑:武漢的“蘿卜快跑無人出租車”不都不需要駕駛員了,怎么這個L4了反而還需要呢?
這個其實也好理解,蘿卜快跑號稱的是實現了L4級別的自動駕駛,但應急情況下的工作仍需由調度中心后臺人工干預,且需在固定路線上運營。換句話說,就算沒有“安全員”坐在駕駛位,那也是等于有人在后臺通過“云控制”來充當安全員的。
智己這一次展示的無非就是讓安全員坐了上去,而年底的那個目標就是“無駕駛人”,就沒有這種桎梏,而是直接交給后臺了。“蘿卜快跑”只是階段性的,而智己的目標卻是“永久”的。
“永久”的視野,也不只是在國內。
在官宣成為全國首個同時具備L2、L3、L4智能駕駛量產能力品牌的同時,智己也表示,已啟動歐洲市場的L2+道路測試,為智駕出海打造首個“全球都能開”的無圖NOA。
什么叫“走出去”?去巴黎開個發布會說“我可以”就叫“走出去”嗎?智己告訴你,“走出去”你就踏踏實實地開出去才對。
既然智駕的領航員是我們中國車企,那么“大廠+國家隊”的智己,正在用一步步的腳印證明“道路是光明的”。
寫在最后:
智己本次的智駕發布會卡在10月28日,僅僅比小米的發布會早一天,其中有多少“牽強附會的用意”我們不好說。但是我們看得到智己的野心,也明白智己現在在智駕領域的領先水平。也許“全國都能開,全國都好開”類似的話術已經爛大街,但是智己以及IM AD 3.0帶著“直覺”和“未來”已經亮出了“好牌”。
最熱評論
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