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粗獷與沉穩,豪放與靈動,都市與越野,獅跑以“拓界”之名糾纏于這一對對矛與盾之間,似乎很難給它一個簡單的標簽。不過,我們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事先并沒有想到,第一眼看到將要試駕的這輛白色獅跑的時候,腦子里瞬間閃過的第一個形容詞居然是“清新”。有些奇怪,不是嗎?一輛清新的“都市越野車”(或者用東風悅達起亞的標簽,一輛清新的“都市拓界車”)?
白色無疑是產生這種感受的重要因素,當然還有那頗出人意料的大氣造型。獅跑把一個流暢的兩廂轎車車身按在了一個更高的SUV底盤上,看上去有些奇怪,但如果你拋開那些有關分類學的成見,你會愉快地承認,它干得不錯。在越界(crossover)這條潮流大道上,獅跑沒有福特iosis X概念車那么極端和眩目,卻足夠大氣和合拍。

與2004年以進口整車形式進入中國市場的老獅跑相比,新獅跑的面相化去了幾分粗獷:一體式前保險杠取代了原本深色分體式的設計,X形輪廓相當簡練;前霧燈由方形改為圓形,讓前臉柔和、靈動不少;巨大的V形發動機罩兩側重新設計的前大燈尤其讓人印象深刻,基本形狀稱不上簡潔的它們非常自然地融入整個前臉和側面的造型中,整體感覺卻相當簡練和大氣。此時你或許可以理解那種清新感的來由了。
眼下的起亞確實非常需要清新感,需要一款讓人耳目一新的車。正式上市之前,獅跑在中國半壁江山上畫了半個頗具抽象畫意味的獅身輪廓,網絡海選親身試駕者的推廣活動吸引了不少關注的眼球,陣勢直逼寶馬在中國大地上畫下的那個大X。這個名為“獅跑拓界之旅”的長途試駕活動從高原到平地,寓意獅跑越野、都市兩相宜的基本定位。獅跑的長相沒有辜負祖國的這片大好河山,也沒有辜負起亞的一片苦心。
頗為遺憾的是,在三天的試駕中,由于時間和牌照的原因,我們沒有充分感受獅跑的越野性。在城市道路上,駕駛這樣一輛高高在上的車總是可以給人一種額外的優越感和安全感。系上安全帶,掛入D擋,由淺及深果斷地踩下油門的時候,獅跑讓你認識到它的另一面。4擋自動變速箱沒有在3000rpm時換擋,而是任由發動機發出越來越猛烈的咆哮,然后在4000-5000rpm之間完成換擋動作。經由聲浪的變化,你可以明顯感受到換擋動作,不過車身的頓挫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顯然,這是一臺高轉速發動機,廠方提供的技術參數證實了這一點,2.0升發動機在6000rpm時發出142馬力的最大功率,在4500rpm時發出184牛米的最大扭矩。高轉速發動機對加速性是利好,對純粹的越野性則不是什么好消息,由此也可窺出獅跑的本性是一輛更注重都市環境的越界車。
確實,對于這樣體型的車來說,獅跑在起步階段的加速表現讓人印象深刻,盡管到中段之后,你還是會立刻想起,這畢竟不是一輛跑車。在你狠狠地舉起鞭子抽下去的時候,獅跑的表現就像是一位雙面人:咆哮的發動機聲浪屬于憤怒的青年,不緊不慢的加速表現則顯然來自一位沉穩的中年人。沉穩的好處是,在轉速表最終停留在170公里/小時的現實極限速度時,車身依然相當平穩。
方向盤是讓人滿意的,略為偏重的設置有高檔車的感覺;剎車是給人信心的,由軟至硬的線形變化非常明顯,關鍵時刻毫不含糊;讓人失望的是油門踏板,面積過小的踏板給人的感覺很模糊,有時候你甚至懷疑自己的腳有沒有擱在上面,你確實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它。在我終于適應了這個小家伙后,我發現,在都市道路上,獅跑是一輛頗具樂趣的車。它可以輕松地碾過一些小坑洼,軟硬適中的懸掛一面把這些起伏傳遞給你,一面又不會讓你覺得過于顛簸。只要不像開奧迪TT那么生猛,它還算精準的指向和靈活的車身可以給你帶來一份從容和自信。
你不會指望一輛都市SUV像一輛轎跑車一樣生猛,就像你不會指望在一輛轎跑車的后座享受充裕的空間和舒適性一樣。獅跑的后座可以讓兩位成年人感覺舒適,三位也行,當然就談不上寬裕了。它的前座和后座皆可放倒,后座還可部分放倒,空間變化相當豐富。你或許還會發現許多讓你會心一笑的地方,比如異常寬大的后視鏡、可開啟的掀背式后車窗、ipod接口等。副駕駛座前方的大扶手格外顯眼,仿佛在提醒你正坐在一輛越野車上,不過似乎這個設計的裝飾意義要大于實際功用。
在三天的時間里,我試駕的這輛白色獅跑在馬路上贏得了這個級別的車很少有的回頭率,以至于我還車時在展廳中看到另一輛披著深邃的藍色外衣的獅跑時,竟然感覺有些不習慣。那家伙會不會更野性一些呢,我腦海中閃過這個讓自己啞然失笑的念頭。粗獷與沉穩,豪放與靈動,都市與越野,獅跑以“拓界”之名游離于這一對對矛與盾之間,似乎很難給它一個簡單的標簽。不過,我們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編輯 趙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