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產業的轉型關鍵節點在“風口”
首先、非常感謝論壇策展人謝衛列每年都邀請我來主流汽車網絡高層論壇接接地氣,向汽車行業來學習。今年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關于“風口”的話題——就是中國經濟、包括汽車產業在內到今天為止面臨一個大轉型、大變革、大變局,——風口在哪里?中國經濟下一步還是不是全球經濟一個非常重要的風口?
去年我記得我們開第十三屆主流汽車網絡高層論壇的時候,當時我們正處在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股災時代,當天我講的時候,我說我每一次參加活動股市都要千股跌停。我們回頭去看2015年的中國經濟,真的出現了很多轉折性意義的事件和指標,比如說8月份的時候,人民幣匯率下跌,6月、7月股災,包括去年的很多指標出現了轉折性,粗鋼產量1981年以來第一次下降,發電量1981年以來第一次下降,我想這些指標、這些數據的變化都絕對不是偶然的,不是就這一年突然這樣,是多年來中國經濟走到2015年以后,出現的一個重大的而且又是一個非常必然的、順理成章的局勢。
到了去年年底,各界對中國經濟的擔心到了一個高峰,到今年年初幾乎所有人都在看中國的經濟是全球經濟的風暴眼,特別是在冬季達沃斯論壇上索羅斯關于中國經濟發布了很多看法,我看了一下索羅斯在達沃斯論壇所有的發言,我把他所有的話總結到一起,差不多他就講了三句話:第一是中國經濟很麻煩,第二是但是中國有能力應對,第三是政策做空亞洲貨幣。這個話傳到國內就變成了兩句話:第一是中國很麻煩,第二是他正在做空人民幣。所以國內群情激憤,奮起反擊,索羅斯唱空中國經濟。最近索羅斯又在講中國經濟相當于2007年的美國,這一次他講話就稍微顯的比較含蓄一點,2007年的美國到2008年發生了什么事?——金融危機,所以他講中國現在的經濟相當于2007年的美國,等于講中國正處在經濟危機的前夜!
我們也看到政府高層對中國經濟今年年初的評估,去年我給各位中國主流汽車網絡的各位精英講過,去年總理政府工作報告里談到中國經濟2015年面臨的形勢的時候講了一句話——說今年面臨的困難可能比去年還要大,我記得我在很多場合都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這句話,我認為這句話非常重要——2015年中國經濟事后證明這句話非常正確。當時有很多人對中國經濟非常樂觀,認為2015年中國經濟會有一個非常好的表現,我跟所有人講,我說中國講了兩萬多字的報告里,最重要的那句話就是今年面臨的困難可能比去年還要大!過去幾年談到中國經濟說的最多的都是冬天,要大家注意過冬,各個行業注意過冬,但是當今年所有人講冬天的時候,事實上我從來沒有講冬天。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里談到今年的經濟形勢的時候說的比去年要多很多,他講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困難更多、更大,挑戰更為嚴峻,我們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準備。從這兩年的判斷可以感覺到,李克強總理認為2016年的中國經濟要比2015年要困難,我的判斷恰好相反,我認為現在對2016年的中國經濟從年初開始,很多人的判斷絕對是反應過度!反應過度的原因是什么?就是把中國很多風險因素人為的放大,2015年國際社會認為中國連股災都解決不了,所以認為中國經濟會出非常大的問題,所以到了年底、到了年初,大家對中國經濟悲觀到一個不能再悲觀的程度,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在我們過春節的時候連續暴跌,最低點國際油價甚至低破了30美金。在那個時候我就講,你用任何一種理由去解釋國際油價跌破30美金,都是很難解釋的,唯一的解釋就是市場反應過度!中國經濟沒有那么糟糕!在2016年中國經濟出不了大問題,這是我當時的判斷。所以當時我就講,我要是一個做大宗商品的,我把所有的錢拿出來要做多大宗商品。4月份,大家看到大宗商品開始反彈,4月份反彈的原因是前三個月的中國的數據還是不錯的。大家對中國經濟風口的研判出現了一個重大的轉折——年初悲觀,到4月份又是過度的樂觀!年初的時候國際上所有的機構都在唱空中國經濟,到了4月份一季度數據出來以后國際機構都排著隊唱多中國經濟,所以這個風口大家怎么去把握,我認為風口的判斷實在是太重要了,對每一個人、每一個行業影響都很大。
比如汽車行業,去年我接觸參加了很多汽車行業的活動,我的感覺是每一個生產商、經銷商,玩兒汽車的大家好象都沒有信心,去年幾乎所有人都在講冬天,說汽車行業如何如何寒冷,上半年的情況數據比較慘淡,下半年出現了反彈,但是總體來講大家感覺溫度比較低。我去年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我在去年年底參加中國白酒行業的年會,我最后發現這個年會有一個贊助商是汽車廠商,大家都知道喝酒不能開車,汽車贊助白酒行業,這種組合多年來我第一次見到,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這說明什么?——說明這個行業大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這種壓力是否意味著以后中國汽車行業沒有任何出路?到了這個瓶頸以后再無所作為,從此向下?我覺得我們要判斷對風口,中國很多情況下,很多人對于中國經濟的判斷容易走極端,要么很悲觀、要么很樂觀,過去30多年關于中國經濟,有一些人一直唱空,一直認為中國經濟要崩潰、要出問題,所以有些人的人生選擇就會離開中國,因為他不認為中國是全球經濟最賺錢的地方,但是過去30多年的事實證明,中國經濟是全球經濟最大的風口,國際資本從2001年到2014年,這10多年在中國投資的平均收益在20%左右,比高利貸還高,但是中國有一些人離開了中國。
我經常講的一個例子,北京有一個人,上世紀八十年代把自己在北京二環的四合院賣了,賣了30多萬,然后到意大利去鍍金,在意大利過的很不容易,風餐露宿,白天送外賣、晚上學語言,在貧民窟被搶過七次,捱過三次打,30多年奮斗了以后終于賺了200多萬歐元,榮歸故里,準備來北京養老,回北京以后,他心血來潮,到他賣掉的四合院去看了一下,看完以后他就徹底崩潰了——因為他發現他的那個四合院標價兩個億正在出售,這說明什么,多年以前他把風口判斷錯了。
深圳有一個人,2000年左右,為了創業把自己的房子賣了,賣了以后去干制造業,干了十多年之后終于干不下去了,之后做了一個決定,把自己的公司賣掉,然后賣了400多萬,他做了一個決定,用這400多萬作為首付,把自己以前賣掉的房子給買回來了。這說明過去10多年,中國財富的風口主要在房地產,所以風口的變化非常重要,判斷風口的對錯對于一個人、一個行業非常重要。所以當我們現在處在整個風口變換錯綜復雜的情況下,一定不要出現誤判,我覺得對于宏觀經濟的很多誤判,最后傳遞到政策,最后對經濟、對行業的影響力都是非常大的。
比如去年大家對整體汽車行業非常悲觀的情況下,大家對2016年汽車行業產銷量,汽車行業本身的表現是沒有太大的期待的,但是前五個月的數據說明什么?說明我們過于悲觀,所以我覺得真的不能出現錯判。在風口浪尖上時如何精準的研判風向?如何精準的選擇風口,對一個國家、對一個人,對一個行業也好都是非常重要的,風口錯了,人生就是一場悲劇。
中國人經常會出現三大錯覺,一個是股票要漲,一個是房價要跌,一個是他還愛你。我覺得這是我們對行業、對產業的判斷,千萬不能出現錯覺。到了今天我們怎么影響中國經濟的風口,我覺得影響中國經濟的風口非常多。
回到汽車行業去講,一個是政策風口,中國經濟進入到跟過去前所未有的一個新的周期,所有行業面臨的前所未有的產能過剩的壓力,這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我們講產能過剩,可能也就是不到10年,以前我們都是短缺,每個行業的游戲規則都是按照短缺進行設計的。二是我們政策的轉向如何,從需求轉向供給,從去年年底到現在中國宏觀政策領域所有的人都在研判什么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一個行業本身究竟意味著什么。在我看來,包括汽車產業在內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僅是指的是一個產業或者產品的升級,從低端走向中高端等等,技術層面研發一些核心技術,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價值理念的重要變化。
前一段時間,華為的任正飛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講話,那個講話流傳的很廣,任正飛在講話中提到一個概念,說華為已經進入到一個無人區,無人領航、無人模仿、無人帶領,只能靠自己走出去。我看這個講話看的也是熱血沸騰,但是我總體覺得任正飛這這么講稍微有點吹牛,華為沒有那么牛!華為很多東西都是集成創新的、沒有說我原始創新到了獨步天下,已經真的四顧茫茫,獨孤求敗,他沒有到這個程度。但是他這個概念如果用到中國經濟上,我們研判追究經濟也進入無人區,我們現在看所有的行業,大家的焦慮、迷惘等等,就是因為我們處在一個舊的周期跟新的周期交織、錯綜復雜的背景下,各個行業都備受煎熬,過去的價值鏈,過去的發展模式,過去大家的游戲規則都玩兒不下去了,所以如果中國經濟進入到一個無人區的話,這個無人區主要指的是我們要跟過去的那種發展模式做一個徹底的告別,按照過去的玩兒法,低廉的成本加低端的產業,加低廉的利潤,以最低的價格把產品推向全球,這種玩法已經畫上了句號,所有行業都是如此。所以政策的風口,過去的主要目的是解決各個行業的溫飽問題,大家沒吃的沒喝的沒車子,我們去滿足這個,現在溫飽階段基本已經過去,下一個階段是怎么去玩兒,供給側要做很多的問題。
對于汽車行業來講,供給側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因為汽車行業走到今天,有一百二十多年的歷史了,人類真正進入汽車時代也是百年汽車史,這一百多年走到今天為止,你會發現真的又進入一個輪回—— 一百多年以前是汽車替代馬車,我經常講一個話,我們現在談汽車行業的創新,當年福特搞創新的時候,最大的創新是什么?我看很多文獻里講福特的創新就是搞了一個T型車流水線生產,這是他們最大的一個創新,但是福特從來不這么看,福特到處講,汽車不是我發明的,流水線我也是學別人的,別人也有,只是我學的更好一點,所有的與汽車生產銷售相關的所有東西都不是我發明的,他認為自己就發明每個人應該擁有一輛汽車的夢想,他認為這是他最偉大的發明!因為當年是馬車時代,當福特講這個話的時候,放在一百年前,這個話說出來就跟瘋子差不多。所以今天我們談福特應該談什么,我跟每一個汽車人交流,我覺得最大的是一百年以后我們可能又回到一個基本的概念——什么叫汽車?汽車是什么?我覺得這個概念非常有意思。到今天為止,跟汽車行業以前沒有任何關系的莽撞人全部進來了,誰都可以做汽車,而且做出來跟你不一樣的汽車。
前兩天我參加天津達沃斯論壇,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帶著他的助手,展望了一下2025年全球經濟可能出現的技術轉折點,與汽車相關的可能有兩個,第一個是全球第一輛3D打印汽車,可能會在2025年出現。第二個是到2025年美國道路上跑的汽車10%應該是無人駕駛汽車。現場有很多人不相信,覺得這有點問題。人類在傳統思維定勢下,一定要意識到人類很多東西真的是沒有想到、而不是沒有能力做到,人類很多情況下缺的就是偉大的夢想。
我記得在英國有一個有名的劇作家,他在一百多年以前,就展望一百年以后人類的生活會怎么樣,他展望的時候說我可能會在家里看到在劇場里能看到的東西,我出行的工具可能會在天上飛,但是他不自信,到文章結尾的時候他又加了一句話,以上所言純屬胡說八道,是根本不可能出現的,結果不到一百年他講的東西都實現了。
所以到今天為止,我們講汽車是什么,汽車會變成什么,誰是汽車人。所以前兩屆我參加這個論壇時多少有些不自信,因為你們都是搞汽車的;今天我很自信,就是我玩兒的可能比你們還好,這是有可能的,這種跨界、融合、轉折,絕對不是一個什么“互聯網+”!絕對不是互聯網給這個行業帶來的變革所能涵蓋的,這種內涵、廣度、深度和它帶來的沖擊效應都是前所未有的,以后誰來給我們制造汽車,汽車究竟是不是一個交通工具,它的基本功能究竟是什么,我認為都在變化。所以這么多年對汽車行業來講,如果我們按照過去的那種思維,過去得那種邏輯來看待這個產業的話,這個產業正在日落西山!
我看到大家對未來中國汽車行業產銷量一個預估,我看到一個樂觀的預估說到2020年左右年產銷量大概是4千萬輛,我覺得量真的不重要,那個時候不是一個量的概念,而是這個行業重大的顛覆,對舊有的產業格局、舊有的價值鏈、舊有的對汽車行業的思維模式等等的重大突破。我相信這個突破在2025年之前,大家一定會看到比我們想象的要快很多的一些東西出現。五年前我們想汽車是什么,十年前是什么二十年前是什么?到了今天為止,所有的人可以發散你的想象力,去想汽車這個行業。所以如果說全球經濟現在面臨一個最大的風口,就是我們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科技和產業革命的話,這個產業和科技革命給汽車行業帶來的,我認為99%的是機遇,1%是挑戰。我不認為那些莽撞人對整個汽車行業是破壞性的,我認為他們把整個汽車的概念可能會重新提出。
所以回到一百年前福特的夢想,一百年后汽車人又提出了什么樣的夢想,我看了一下,幾乎還沒有提出來。就是我心目中的那個汽車是什么,這個定義還沒有找到答案。所以對中國汽車產業來講,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真正的契機,我們在舊的格局下可能很難去突破,但是在新的大變局下,中國在整個全球汽車產業里會有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和地位?我們都可以去想象。所以我覺得現在所有行業最大的主題是:風口!!——科技革命對產業帶來的顛覆剛剛開始,人類不完全是人類,汽車不完全是是汽車,經濟學人雜志預測到2040年,全球的機器人會超過人類本身,地球上最多的人將是機器人,人工智能會把人類帶向何處?基因工程又會對人類本身造成多大的沖擊?去年全球十大科技發現里,其中有一個是中山大學的副教授搞的基因編輯工程——編輯人類的基因;如果這個技術最終成熟的話,人類本身將面目全非,你想長多高都可以,因為他可以把基因重新給你改寫,你想長多漂亮都可以,你想長出翅膀也是可以的,這都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我覺得我們正在進入一個顛覆時期,我們是人類歷史上真正的顛覆者,但是這種顛覆的完成究竟在什么時候,我覺得不會太遙遠,所以汽車行業本身最重大的使命就是像一百年前的福特一樣,展開想象的翅膀,能把汽車想的多不著邊際就想得多不著邊際,能有多大的顛覆就有多大的顛覆!
所以互聯網時代,新的科技革命的大周期下,汽車行業迎來的顛覆性轉型和機遇不僅僅是不是在網上賣汽車,不僅僅是互聯網和汽車的混搭,而是最終會重新定義汽車的概念——這、就需找準“風口”的轉型!
最熱評論
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