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了兩只角的獨角獸
16世紀以來的科學革命和隨后18世紀的工業革命開啟了人類掌控自然力量。在我們在探索宇宙空間和脫氧核糖核酸的過程中,不得不承認,每一次撞擊前人從未打開過的宏觀與微觀的窗口時,窺見天日的人類內心總得是頗有一絲得意。
尤其是進入20世紀后,大科學工程帶來了科技成果的密集涌現,再結合以信息時代全球化分工的產業網絡,人類社會跨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生產力大爆發的時代,于是21世紀,我們也許才算真正摸著現代文明的門框。
當跨過了農業文明,走過工業文明,進入信息加智能革命,觸摸到電氣化新能源的真實存在,前景理應一片光明。從煤油到電盞,從黃包車到小汽車,過去的我們花了更長時間去接受時代的變遷,能源的變革,生活方式的變異,如今我們也不會像穿越小說的主角那樣,因為突然被時光機帶到車水馬龍面前而表現出來那樣摧毀式的震驚。
其中最大的不同是,今天的局面不再是科技選擇市場,而是市場在選擇科技,選擇接受與否,選擇在哪一刻接受,選擇它的來去生死。電氣化產品早在2010年就短暫地被一個小眾市場愛過,但在往后倒推如此漫長的一段時間里,燃油車依然在不講道理地野蠻進化,直到某一刻突然迸發,我們有幸站在這個奇妙的時間節點上,見證這場新舊交替,技術內卷的廝殺。
最早的日產走在純電動量產的薄曦之前,僅僅作為一種技術型擺設存在于世界的某些犄角旮旯里,而今天,在傳統世家與造車新貴面前,前輩被埋沒在山脊之下,東升的機會被重重高峰攔截下來,我們清楚明白,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戰略敏捷性已經成為贏家的標志性特征,電動化改革不是一個新命題,但戰略的調整更需要一個良好的時機,而選對時機不是一種運氣,而是一種算法。
不止我們的生活,這個世界永遠在做一個關于“何時”的決定。在只要能造出車就能賣出車的90年代,奧迪已經開始刁鉆于細節,首次將氙氣大燈使用于車燈照明起,爾后追光者絡繹不絕,卻沒有人能復制出「燈廠」神話,在所有汽車制造商還在費盡心思宣傳傳統三大件的優勢時,奧迪A8已經搭載了L3級別的自動駕駛系統,哪怕在Space X上天的今日,奧迪也依然代表著時代量產級別自動駕駛中的最高水平。
德系三強中各自有著強烈屬性的標簽,寶馬是駕駛,奔馳是舒適,奧迪是科技,在燃油時期里,看似各有千秋,但當大象突然轉身,駕駛,舒適,被電氣化進程的時代屬性削去了獨特的意義,而唯有奧迪,早早持好應對時代突然翻臉不認人的銳器——有資格與電氣化捆綁在一起的,唯有智能化。
它們各自為圍堵時間而構建的藩籬,在時間的反驗證下,分別暴露出了軟肋和軟甲,相比起張牙舞爪的猛獸們,奧迪更像是一匹不語的獨角獸,盡管不愛吭聲,但從來是封神的存在。
過去安逸的分封天下讓傳統汽車制造商們認為盡管時代會變,但起碼不會那么快,也至少不可能拋棄它們,too naive,電氣化的突襲,讓新生獨角獸有了崛起的機會,而那些傳統獨角獸在這個斗獸場上多數被掰了角,或是歸家舔傷圈地自萌,或是四散落荒流竄,而奧迪依然是豪華族群中第一個嗅到「時機」的那個,別人折了角,而它卻重新長出了一個角。
從歷史的維度過度縱向贅敘新能源進程已無必要,但橫向打開當下新能源生態格局來看孰成孰敗是一場站得住腳的博弈。我們不妨將視線調回此刻這個初成雛形的新能源格局,以馬斯克為絕對主導的特斯拉凝視,異軍突起的中國系造車新勢力,以及傳統制造世家的大象轉身。
不可否認,從大眾視角來看,現在牌局之中的莊家似乎是聲量最大的特斯拉,而在中后期又抽到一手好牌順利換章的蔚小理似乎也是天選幸運兒,相對之下,世家派的轉型似乎不太被大眾看好,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根據2016年的數據,這一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產量34.4萬輛,銷量33.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60.52%和62.08%。其產量占新能源汽車總產量的62.2%,占比同比提升7.2個百分點,此時中國占世界電動汽車銷售總量的40%以上,這一巨大的市場正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加速推動電動汽車的普及,被嘲PPT造車的蔚來,理想,小鵬等諸多新勢力已經基本完成占坑任務,樂視汽車拿到了全球矚目的投資金額,特斯拉開始與上海政府洽談拿地建廠相關事宜,這個時候的傳統制造世家,難道真的有遲鈍到感覺不到這股大風嗎?
資料顯示,2016年的奧迪早就開始部署落地產品,計劃在2025年之前,將三分之一的研發預算用于數字服務、電動汽車和無人駕駛汽車,作為BBA三盟中最早推廣成功電動化作品的奧迪,抓住了最好的時機成為傳統世家中的贏家,而e-tron的到來,就是在這場風暴中孕育出來的新「角」。
在傳播平臺上,似乎流傳著一種混淆視聽的謬論:由于電動車不具備燃油車那么苛刻的技術需求,所以許多新勢力得以在這條跑道上實現彎道超車。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在汽車制造中苛刻的技術點,絕對不是微妙的阻尼感抑或是處理細膩與否的轉向增益,我們談論的永遠是其中的品質保障和安全保障,這才是技術上的門檻,也是汽車制造業排外屬性的核心原因。
這是永遠沒有讓步空間的存在,安全必然是作為一個絕對的課題,而這套說辭很大程度模糊了這條本應死守的原則界限,似乎是為新勢力留出了提前量,也似乎是含糊掉汽車安全的監測上有時候是一種經驗這個本質上的問題,而這項能力是新勢力難以望其項背的,市場鼓勵創新的能力,但絕不能提供任何一個犯錯的借口,不管是曖昧不明的剎車問題,還是生死攸關的自燃事故,抑或是一地雞毛的維權事件,皆是一紙荒唐。
我們無法否認百年基業刻在骨子里的本能,極度成熟的體系支撐和技術儲備讓奧迪在e-tron安全底線上的堅持有所依托。為了進一步提升整車安全品質,一汽-大眾奧迪e-tron整車按照5星標準開發,無論是設計結構、碰撞級別,還是復合材質及復雜連接工藝的應用,都能做到完全符合中保研及C-NCAP最高優秀碰撞評級。
展開來看,e-tron擁有鋼鋁混合車身設計結構,其中前機艙蓋、四個車門及后行李箱蓋、前兩側翼子板、后底板,以及前機艙橫向強度加強桿、前塔頂、前后保險杠防撞梁,均采用鋁制部件,而A柱、B柱、車頂、駕駛室中通道、地板橫梁以及后縱梁等車身關鍵骨架,則采用超高強度熱成型鋼材。如果算上高壓電池包殼體,鋁制部件占比達到40%,熱成形鋼材占比17%。高壓電池倉則采用3層“鋁合金鎧甲”保護,堪稱固若金湯。包含專門開發的90G機械沖擊安全測試在內,奧迪e-tron電池安全測試高達137項,遠超國標要求。
同時,作為奧迪首款豪華純電車型,奧迪e-tron在電池安全方面極盡嚴苛。新車搭載96.7kWh大容量電池組,電池能量密度高達142Wh/kg,為了讓用戶更加放心使用新車,奧迪為此專門進行了獨有90G機械沖擊安全測試、10項電池充電檢測及保護標準、國標兩倍54萬公里震動測試等137項超國標嚴苛電池安全測試。
在被動安全方面,e-tron提供全車主副駕、前后側、前后頭部等8安全氣囊配置,可根據乘員的體積以及其它可能產生的變量,自動調整氣囊內壓力及體積大小,同時,奧迪e-tron還搭載了預防式乘員保護系統、前后部預警保護系統、避讓轉向輔助系統等在內的多項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針對不同工況,給乘員提供專屬定制級別安全保護。不止于此,e-tron高壓電池系統還擁有20余項主被動放電技術,例如每隔30秒高壓電池包會進行一次絕緣檢測等,以滿足動力電池更好的安全防護等級標準。
作為豪華三強中的電動先驅者,奧迪并沒有因為智能化和電氣化時代的到來而丟掉本質里的內涵,特斯拉將自身的內飾風格定義科技感,但在實際售賣中,市場的質疑聲音有許多是來自于對其內飾之簡陋而不滿,其中除了設計理念偏好之外,還是有供應鏈成本控制的問題存在,在細節上的打磨,新勢力無法超越傳統豪華車企,這是歷史原因,可以原諒,但也可以選擇。
奧迪e-tron還裝備了大量旗艦頂尖標準的配置,將“旗艦豪華”演繹得淋漓盡致。搭載奧迪Q8與蘭博基尼Urus同款全景天窗,營造出更大的空間享受。同級獨有的前排座椅按摩功能,搭配同級獨有的16聲B&O音響,不僅大大提升駕乘舒適性,更帶來堪比“音樂廳”一般的聽覺享受。標配的矩陣LED大燈、貫穿式尾燈,以及多達30色自定義內飾氛圍燈,再配合e-tron專屬標識的背光圖案,營造出堪稱滿分的豪華儀式感。
屏幕就是內飾造型的終極解決方案嗎?特斯拉似乎帶著一票跟風選手往死了造大屏幕占比,但對于這個問題,奧迪e-torn更有自己的理解。克制地使用屏幕、適當保留必要的物理按鍵,同時維持一定的層次感,并用亮度合適的氛圍燈點綴,才是內飾造型的最優解:延續了奧迪品牌的科技和豪華基因,e-tron向駕駛員一側微微傾斜的雙層分體式MMI觸控中控屏與12.3英寸奧迪專屬虛擬座艙,帶來了環抱式智能駕駛體驗,將車內的智能化科技配置提升至新的高度。
同時,奧迪e-tron擁有超越旗艦水準的三電品質。其搭載的96.7kWh大容量電池,支持直流超級快充,僅40分鐘即可完成5%-80%的電量補充,搭配智能高效的熱管理系統,確保了電池組溫度始終保持在25-35°C的最佳效率范圍,同時,奧迪e-tron支持手動、制動和自動三種能量回收模式,多項科技加持,確保車輛續航里程可達500公里(NEDC),有效消除了用戶針對充電和里程的焦慮。
在燃油時代里,奧迪當之無愧是獨具產品特色和核心競爭力的獨角獸品牌,在電氣化時代到來,奧迪毫不猶豫進行明智轉向,長出了新的角。
「明智轉向」是一件需要持續不斷地、勇敢無畏地穿行于舊有業務、現有業務和新興業務之間的事,我們在燃油時代過得安穩愉悅,沒想到電氣化時代轉眼就到,那么下一個能源時代呢?下一個數字化時代呢?
新興業務最終也會成為舊有業務(這個過程可能很快),而這個循環亦會一直繼續下去,時間窗口正變得越來越小,每個領域都吸引著不同類型的競爭者和新進入者,但對于一個不夠成熟的自戀型企業來說,總會被某一個循環套住。而在歷史長河的一掬來看,奧迪總作為那個發現和釋放禁錮價值的顛覆者——
或者,那些不尋常的循環作用于奧迪,只是催生一只新的「角」,起碼此刻,長出兩只「角」的奧迪依然自洽于時代。
最熱評論
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