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丑為美、簡單模仿,為何別人的國潮成了你的汽配城
在中國年輕人群體中,“國潮”正在成為一種時尚潮流。如今,將中國的傳統設計引入商品或商品包裝的情況非常普遍,這也被稱為“國潮”。在汽車產業中,“國潮”也推動了很多國產品牌的發展,譬如哈弗H6國潮版、奔騰TT5等一些乘用車。
“國潮”之所以會受到市場的熱捧,主要還是因為其將傳統文化和時下潮流的融合,不僅讓眾多消費者“個體”產生共鳴,在對文化的消費中尋找到自我的存在感,以及對團體的一種歸屬感,也滿足了年輕消費者對于彰顯自我個性、打造個人屬性標簽的追求。但是如何定義“國潮”也成了不少車迷爭論的焦點,在筆者看來,“國潮”并不能簡單定義為有中國風的體現就是國潮,在皮卡領域里,“國潮”應該是中國式皮卡文化的縮影,只要中國皮卡能夠玩出自己的風格、玩出自己的范兒,就可以定義為“國潮”。
可以說,“國潮”是企業為了突出產品的個性加以融入的一種元素。近來,有很多國產皮卡企業也玩出了屬于自己的“國潮”風格。但是“國潮風”短時間內的大肆盛行,打著國潮旗號的品牌數不勝數,門檻也越來越低,難免會出現良莠不齊的現象,有經受住時間的考驗,成功步入正軌的國潮產品,但有的高調宣傳卻撐不到半年就石沉大海,也有的硬撐著一口氣不上不下地半吊著。
車型命名接地氣,“土味命名真的土嗎?”
長城炮、福田大將軍等命名就可以被認為是一種非常具有中國風格的命名方式,雖不免讓人覺得“俗”覺得“土”,但這種接地氣的命名方式反而是這個時代能被普遍接受的,一個是當代中國人對自己的文化自信,不再崇洋媚外,大俗既是大雅,用簡單的中國名稱,好過刻意追求新潮而取的那些洋名字。再一個,符合了時代發展下的流行元素,用簡單通俗甚至出位的名稱,瞬間吸引流量,起到了很好的傳播效果,在以“信達雅”或者“洋氣”為主流的命名中避免“落俗”。所以土味命名真的不土
車身顏色玩新潮,“另類是個性嗎?”
除了命名可以國潮外,以長城炮為代表的車型還在新車車身顏色上做文章,玩出自己的風格。長城炮乘用皮卡全球版是今年3月推出的全新改款車型,推出了全球首個皮卡流行色“型藍”,以及CP顏色“真橙”,讓長城炮品牌煥發出蓬勃生機,也成為皮卡市場中高顏值皮卡的代表,為用戶帶來更出色、更多彩的皮卡車生活。
但同期在車身顏色上下功夫的福田大將軍皮卡,從起初推出木蘭版的亮粉色,到上海車展亮相的充滿土豪氣息的“黃金色”龍騰大將軍,以及重炮大將軍的軍綠色,每一款車都讓大家“驚艷”之余,又覺得有一些嘩眾取寵。這些不太主流的顏色也并沒得到用戶的歡迎,相較于大將軍命名的成功,這一套“東北花棉褲”式的顏色搭配就的確有些“土”了。可以說,長城皮卡在顏色上大做文章是做過深思熟慮和度的把握的,也選擇了國際上權威的色彩機構彩通進行調色。
而像福田皮卡這樣沒有找到專業的人進行規劃設計,過度出位、以丑為美、簡單模仿,反而讓別人的國潮,成了你的汽配城風格。不僅如此,短期來看博出位的顏色和車型命名或許會帶來聲量,但是實際上,這些“土味”車型的市場銷量慘淡,或進一步影響品牌形象。
各種改裝皮卡出圈,“不是所有的改裝都能代表文化發展。”
長城炮誕生之際便把產品分為乘用/商用/越野三大類,這樣更有利用不同用戶群體選車。后來,長城不定期地又推出數款改裝版車型,一時間將國內的“皮卡熱”推至高潮,并且提升了長城皮卡自身的市占率。長城炮的火熱,帶動了國內很多皮卡企業效仿。
效仿并非一件壞事,但是,一味地效仿而不增加自己的創新則有可能適得其反。在今年的重慶車展中,長安凱程構建了以凱程F70為主的皮卡文化生態圈-凱旋聯盟,旨在助推本土皮卡文化向更廣、更深的層次發展,跟國內皮卡行業領頭羊的行為如出一轍。但正如我們前期所說的,長安凱程現在的重心不應該放在這些“宏大計劃”之上,而是應該認真做好如何讓更多的終端客戶認識長安凱程F70這款車,提升這款車的銷量,做好售后服務,完善產品系等一系列基礎功,免得日后再出現類似曾經夸下的 “年銷10萬輛”的海口無法兌現。
同時,最近江淮悍途皮卡推出的越野山貓版再度詮釋了什么叫“別人的國潮,成了你的汽配城”,刷新了這款車無論是在車型改裝方面還是車輛銘牌都充滿了濃濃的山寨感,嚴重缺乏自主創新元素,并且掛著“山貓”的名號,反而使得這款車引來很多的反面評價,效果適得其反。
不得不說,行業內總是充斥著這樣那樣的跟風行為,當長城炮越野皮卡在細分品類市場成功時,其他品牌便前來模仿,但是簡單的模仿并不能抵擋自身營銷失敗和產品滯后的窘境,當其他品牌已經擁有柴油8AT、汽油8AT等車型時,江淮悍途至今還沒有推出8AT車型,甚至在江淮皮卡的歷史中就沒有過自動擋皮卡!所以,那些號稱自己乘用化、自己國潮、自己越野的皮卡品牌請醒醒吧,短暫的模仿或跟風最后透支的永遠是自己的品牌。
寫在最后:國內皮卡市場前景是一片藍海,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在這種背景下,各大企業無一不想要快速轉型。隨著部分領頭企業在乘用化市場和改裝市場小試牛刀并且獲取成功后,大家都紛紛開啟了“模仿”的按鈕,走上同一條道路。可是用戶的眼睛卻是雪亮的,部分企業沒有任何創新的模仿是無法得到大家的認可,終究在發展的道路上出現水土不服,停滯不前,逐漸被優質企業甩在身后。
最熱評論
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