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字頭皮卡為何再無聲量?市場定位尷尬已成雞肋
最近有人問了筆者一個問題,那就是此前熱度頗高的6字頭乘用皮卡為何如今沒有了任何聲量,似乎被市場所放棄?細數起來,當國產皮卡乘用化改革趨勢確立后,6字頭皮卡的確曾憑借乘用車資質帶來的免檢、可進城、無報廢期限制等優勢獲得市場廣泛關注,眾多品牌相繼有乘用皮卡曝光。然而如今只有鄭州日產帕拉索落地上市,大部分產品早已被市場所遺忘,究其原因有如下幾點:
皮卡解禁政策持續推行
6字頭皮卡能夠獲得市場廣泛關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抓住了皮卡消費者痛點。6字頭皮卡歸屬于乘用車,嚴格講就是非承載式底盤的中大型SUV,乘用車身份使其擺脫了15年強制報廢、一年一檢、道路限行、節假日高速不免費、無法進城等限制。其中相較普通皮卡最主要的優勢就是可以自由進城,進城權限是筆者所接觸的車主們最看重的要素,相比之下強制報廢和年檢影響并不如想象當中大。
隨著皮卡解禁政策持續推行,目前全國已有90多個地級城市解禁皮卡,就連北上廣深四大超一線中的上海都放寬了皮卡管理限制,公安部也在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中提出要便利貨車通行。皮卡解禁大背景下,三四線及以下城市大多不限行,一二線城市限行情況也在逐漸改善,能自由進城這一6字頭皮卡最大的優勢正在被逐漸抵消。
《多用途貨車通用技術條件》發布
2021年10月11日,《多用途貨車通用技術條件》正式發布,將于2022年5月1日正式開始執行。皮卡國標文件的出現從管理、用車、和政策三個層面清晰界定了皮卡邊界,其目的是將多用途且具備宜商宜家屬性的皮卡和純粹貨運的皮卡區分開來,推動皮卡生產制造使用標準向乘用車看齊,為后續修改報廢期限、年檢要求、路權歸屬等交管規定提供了參照基礎。
《多用途貨車通用技術條件》的出現將使得行業管理更加規范,能夠幫助皮卡扭轉純貨運車形象。國標文件所提出的生產研發標準已經完全靠攏M1類車型標準,既座位數不超過9座的載客車輛,為照顧皮卡與生俱來的部分貨運瓶頸,僅在排放污染物、噪聲、油耗等處有所區別,但整體來看該標準已經將皮卡與乘用車標準看齊。這讓消費者看到了一年一檢、15年強制報廢等政策松綁的希望,看到了皮卡用車環境大幅改善的希望,因此市場自然淡忘了6字頭皮卡這種折中辦法。
多功能屬性被限制
6字頭皮卡為了滿足申報要求,必須采用封閉連體式車身,也就是說廠商必須將貨艙完全封閉,并將駕駛室和貨箱貫通。貨箱原本是皮卡車型有別于SUV,展現多功能定位的最佳區域,通過加裝不同類型貨箱蓋、龍門架、固定裝置,實現旅居、越野、騎行、機車、路亞等多場景兼容切換。6字頭皮卡由于貨箱區域被完全封閉鎖死,貨箱百變空間的玩法便會大打折扣,限制了改裝愛好者的操作空間,既失去了美感操作空間,又失去了功能拓展屬性。
此外,由于貨箱封閉且和座艙貫通,參照乘用車管理規定其載貨數量和尺寸必然受限,宜商宜家功能不僅受到損失,還會產生人貨混裝的危險。一臺喪失了大部分拓展功能屬性的非承載式中大型SUV,對于乘用用戶而言不夠舒適高檔,對于宜商宜家用戶而言不夠實用,即便對于鐘情非承載式硬派車型的消費者而言,6字頭皮卡也不是最佳選擇,硬派越野車更有吸引力。
生產制造成本較高導致性價比降低
6字頭皮卡為滿足乘用車申報要求,除了要采用封閉連體式車身外,針對整車制造檢驗標準也要提升到乘用車級別。同時6字頭皮卡還需要按照乘用車標準繳稅,企業也會受到雙積分政策的影響,這就必然造成整車生產成本和購買成本上漲。現今國產皮卡車型相較同級乘用車配置更加豐富,甚至可以越級挑戰的重要原因就是貨車屬性生產檢驗標準不及乘用車嚴苛。
6字頭皮卡雖然可以享受乘用車待遇,但成本肯定會高于常規皮卡,用戶需要付出更多購車資金,比常規車型普遍貴3-5萬很正常。此時你能選擇的常規乘用車范圍更廣,相比之下買6字頭皮卡就不太實惠了。而且對于限購地區而言,6字頭皮卡本身的乘用車屬性導致其需要搖號才能上牌上路,這對于用車剛需群體而言就喪失了購買皮卡本身的目的,如此情況還不如繼續呼吁皮卡解禁,這樣反倒更符合皮卡用戶的需求。
最熱評論
全部評論
